這本是一個方正格局,
卻因理髮與美甲工作與居家需求交疊、
廚房佔據房子中心,
成了一道生活機能的難題。
我們從廚房的轉移開始,
一點一滴重寫動線與陽光的路徑。
機能有了妥善安排,
生活也多了更柔和的流動。
沒有刻意的痕跡,卻是最貼近日常的樣子
——在安放身心的日常,多一點溫柔的緩慢——

這個位在新北市蘆洲的36年老公寓,
格局相對方正,作為單純的住家來說,
原有的格局蠻可以對應當代生活需求的,
但男主有個很特別的需求是,
要在家中放進他的理髮工作室使用,
除此之外還想滿足女主偶爾的美甲興趣,
可以彈性的穿插朋友預約來作美甲,
兩種不同的需求要結合在一個空間,
本身就是很需要著墨的難題,
而這樣一來還算可以的原始格局,
就一定要大幅調整重新安排,
這就要面臨到公私領域的區隔、劃分,
而私領域要怎麼盡量保留隱私感?
又理髮空間取代原有的客廳空間後,
客廳要如何移動?
廚房對應客廳移動也勢必移動,
但老公寓的管線問題如何銜接?
眾多的廚房電器跟沖咖啡需求,
也讓廚房的坪數安排、收納機能等等,
又成為另一個不小的難題。
老實說在剛開始的準備提案階段,
其實很沒有把握,
好在廚房管線跟大小、位置有了解方後,
其他的難題也迎刃而解。
而完工的作品在屋主入住後,
完全呈現屬於他們很個人的風格品味,
在抱持以生活感呈現個人風格的我看來,
真是一個很圓滿而且讓人滿意的案子~

鞋櫃上的玻璃貓屋,
改造舊冷氣孔而來,連接室內空間。

將廚房移動到入口旁並開了一扇室內窗,
增加室內採光也讓入口視覺感不封閉。
牆面採用樺木夾板染色,
顯得溫潤自然也打下日系雜貨風格的基礎。

理髮椅上方有一支橫樑經過,
除了做天花板包覆讓視覺乾淨之外,
也利用低矮的空間條件將牆面跳色,
打造空間的視覺焦點凸顯理髮區性質。

注重視覺端景的細節,
盡頭洗手台使用背光圓鏡打造美麗端景。
活動的雜誌架屏風提供洗髮客人安全感。


女主的美甲工作台平時可當邊櫃使用。

舊窗型冷氣孔改造成陽台貓櫃的走道。

公私領域可用活動拉簾做出區隔。

圖中的樺木夾板櫃可收納日常雜物,
也是作為櫃後結構立柱的修飾設計。

電視牆使用台灣泥土塗料,
充滿溫潤天然的牆面質感也可調節濕度。

設計時適度保留牆面的空白,
讓屋主的生活品味進駐成就自己的風格。

屋主使用很久的IKEA舊鐵櫃,
在新空間中慢慢散發自己的品味風格。

設計時每面牆都有各自的考究,
想像未來的生活樣貌讓設計得以成形。

原本的房間改成半開放的廚房空間,
不到27坪的空間配有奢侈的廚房面積,
完整滿足屋主烹飪需求及沖咖啡的興趣。

廚房與理髮工作區的開窗,
連接兩端的視線與光線,
既放大空間感也讓生活更緊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