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見證
呂媽媽|走路平衡進步 #腦中風 #中風 #中風復健 #物理治療
呂媽媽
呂媽媽是個獨立自主的女強人,一手包辦家中的大小事,去年11月因為昏倒送醫,發現是心臟因素導致的腦中風,而這次的中風彷彿讓他從家中的精神支柱跌落谷底。
對於媽媽的生病,家屬也積極了解後續方案,因此配合上醫院單位的急性後期整合照護(PAC),經醫師評估後,開始了一連串的密集訓練。
媽媽因為想積極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因此復能動機高。在三個月的指導後,媽媽成功可以拿著拐杖走一小段距離,因此院方也同意媽媽出院。
返家後,家人們覺得媽媽走路不太穩、精神狀況不是很好、很常走一段距離就會很累,曾因去朋友家需要爬樓梯,而在朋友家休息了好一陣子。因此重新尋找上課的管道(醫院、診所、長照),但媽媽的狀況時好時壞,於是家人輾轉之下找到了我們。
在第一次進行一對一的上課後,發現呂媽媽體能欠佳,每做十分鐘就必須休息三分鐘,走路會因為身體控制不好而失去平衡。所以在訓練的初期特別加強了基礎的體耐力訓練,並結合功能性的重心轉移、走路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呂媽媽再次回歸生活時能夠更加安全。
在接受三個月的一對一訓練後,呂媽媽的步態表現有了顯著的進步,行走變得更穩,包含跨越障礙物的能力也變得更好,現在可以自行到家中附近的市場買菜。
在復癒空間,我們會針對個案的主要問題會給予重點訓練,對於動作上的微調,會立即給予回饋和調整,讓個案更了解自己的狀況而去練習和控制。
雖然一對一的課程在經濟預算上有比較高的門檻,但是給予的運動指導以及上課品質也是相對提高的,願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能在復能的路上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協助。
團隊張老師
呂媽媽是個獨立自主的女強人,一手包辦家中的大小事,去年11月因為昏倒送醫,發現是心臟因素導致的腦中風,而這次的中風彷彿讓他從家中的精神支柱跌落谷底。
對於媽媽的生病,家屬也積極了解後續方案,因此配合上醫院單位的急性後期整合照護(PAC),經醫師評估後,開始了一連串的密集訓練。
媽媽因為想積極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因此復能動機高。在三個月的指導後,媽媽成功可以拿著拐杖走一小段距離,因此院方也同意媽媽出院。
返家後,家人們覺得媽媽走路不太穩、精神狀況不是很好、很常走一段距離就會很累,曾因去朋友家需要爬樓梯,而在朋友家休息了好一陣子。因此重新尋找上課的管道(醫院、診所、長照),但媽媽的狀況時好時壞,於是家人輾轉之下找到了我們。
在第一次進行一對一的上課後,發現呂媽媽體能欠佳,每做十分鐘就必須休息三分鐘,走路會因為身體控制不好而失去平衡。所以在訓練的初期特別加強了基礎的體耐力訓練,並結合功能性的重心轉移、走路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呂媽媽再次回歸生活時能夠更加安全。
在接受三個月的一對一訓練後,呂媽媽的步態表現有了顯著的進步,行走變得更穩,包含跨越障礙物的能力也變得更好,現在可以自行到家中附近的市場買菜。
在復癒空間,我們會針對個案的主要問題會給予重點訓練,對於動作上的微調,會立即給予回饋和調整,讓個案更了解自己的狀況而去練習和控制。
雖然一對一的課程在經濟預算上有比較高的門檻,但是給予的運動指導以及上課品質也是相對提高的,願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能在復能的路上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協助。
團隊張老師
相關文章
-
林女士|實現行動自由的目標
林女士過去是個活躍的旅行愛好者,去年底因左腦中風導致右半身無力,也因拿拐杖行動不便,變得不愛出門。
她自我要求高,上課時表明希望復健保持彈性,但也因為即知即行的個性,讓她的進步,在短短兩 -
張阿姨|阿姨的手抬高了 #腦中風 #中風復健
阿姨是個認真的風友,上課前表示,患側左手舉到平舉後就舉不高,並伴隨手肘明顯的彎曲,復健快半年了還是一樣,有點氣餒,覺得自己可能就這樣了,但女兒不放棄,決定找復癒空間老師居家上課看看。
-
邱先生| 努力做功課的年輕人 #中風復健 #一對一教學
一位有重訓習慣的年輕人,在一次的意外中腦中風,他曾在醫療院所間迷惘,網路上做了許多功課,心中對復健也有許多疑問需要被解答,最終他鼓起勇氣與爸媽提出要來復癒空間上課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