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管理
無線套件給你無限場面!全台首輛電子化全地形登山車

無線套件給你無限場面!全台首輛電子化全地形登山車
飛躍一瞬間 給你快、狠、準
在台灣玩公路車的人口遠比登山車還多出好幾倍,大家對於公路車的電子化趨勢早已是在掌握之中,反倒是登山車的電子化程度能到達哪裡?卻是鮮少人知。除了跟品牌本身的推廣力道有關 ; 再來是智能產品就像遙不可及的夢一般,要搭上這股具備時尚感的潮流不僅需要夠深的口袋,也要有超越一般的見識。
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台「從頭到腳都要給你嶄新科技」的全地形登山車,這位被人人稱羨的車主擁有歷史鉅作—來自全套德國登山車零件先驅MAGURA瑪古拉的電子零件,裝載於世上最強客製化的德國NICOLAI車架,這完全是靠台灣歷史悠久的登山車店佰客臨絞盡腦汁、努力幫車友變出新花樣的得意作品。店老闆Ike強調:「這是台灣的第一台全智能全地形登山車!」

佰客臨單車店長Ike突發奇想,為車友訂做台灣第一台全智能全地形登山車
大膽結合 表現創新
跟公路車截然不同的是,在登山車上的智能產品可不是只有電子變速套件系統而已。Ike說明,目前登山車市場上,伸縮座管相當普及,線控出了幾年之後才推出電子,再推上檯面。市場上最早看見的電子伸縮座管就屬德商瑪古拉MAGURA,自2016年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露出之後正式量產,在車店即可發現蹤影。

MAGURA電子伸縮座管
裝上電子伸縮座管( MAGURA VYRON eLECT 無線伸縮座管)還不夠,還有一組可前後連動的自動模式前後避震器(MAGURA TS8 eLECT前避震 + MAGURA TS R eLECT後避震)。

當開啟自動模式可以前後連動的MAGURA前後避震器

後避震器與前避震器相互連動
究竟把三種電子功能的零件都用上去是代表什麼?光看外型就好,一樣是鎖前叉、後避震、伸縮座管、煞車油管,都不用一團交纏的線,跟一堆線直接說掰掰,就靠無線給你無限場面。所以說,就簡單用三個字總結全智能的理由:「帥」、「潮」、「型」,這足以說服車友了。

少了很多線的全智能下坡車,視覺上更簡潔有力
全靠科技 自動判別
到底是什麼樣的騎乘情況能讓這三套智能套件發揮出最大價值呢?無論是有高度落差的下坡路段,還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崎嶇地形,甚至是要到坡頂之前的上坡,都會需要用到電子科技能帶來的快、狠、準。
MAGURA VYRON eLECT 無線伸縮座管
透過ANT+無線技術將電子前後避震互相整合,遇到上坡需要調高座管,再也不用像以往一樣下車調整快拆,只需要動一動手指頭,按下按鍵,從無段調整範圍之中調到最適合的高度,讓車手在上坡的時候可以如實運用腳的力量。

如果在上坡之前沒有先調高座墊,腿會因為座墊不夠高所以彎曲著踩踏,沒辦法伸直的情況,就讓力量出不來了,所以能在上坡之前利用科技,快速把座管調高,不但省時、又能省力,整趟騎乘變得更加有效率。
MAGURA TS8 eLECT前避震 + MAGURA TS R eLECT後避震
最有趣的這組前後智能避震器就好像裝了一顆機器人的頭腦在裡面一樣,它們能夠感受到你從高度上跳下來,在下來的那0.6秒的瞬間轉換成自動鎖死。如果是騎到準備要飛出去的那一刻,又能自動解除鎖死系統。

像這樣比人腦還快速精準的超智能的自動判斷反應,Ike解釋,是仰賴裡面置入的「陀螺儀」,有重力感知的能力。陀螺儀在歸零之後的角度就會鎖死,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設定、騎乘路況做調整,而且有了自動功能,當然也會有手動模式,「如果是自動模式,前後避震會連動 ; 手動則是分開,可以選擇鎖定前或後避震。」

前避震內有陀螺儀可以用手動模式
轉換成手動模式的情況是在需要吸震,又需要踩踏性能的時候。平常不一定要開自動功能,但是如果是在上下坡的路況,可以試試智能反應。「騎要上要下的越野馬拉松就可以讓他自己偵測,隨個人需求手動調整。」Ike補充說明。

後避震器的sensor可以在自動模式下與前避震器連動
最後,車上搭載的變速系統,是已經開始逐漸形成風潮的Shimano XT Di2電子變速套件。電變在公路車領域早已是頂尖車款不可或缺的零組件,但在登山車只是起步不久而已。不過電變的準確與快速,確實也讓不少車友趨之若鶩,加上XT等級的價格更加平易近人,而換檔效率卻是與XTR相差無異,因此成了這台電子登山車最後一塊拼圖,實現車主全電子化的夢想。
與眾不同 追求新潮
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非要把新東西裝上去車上呢?這種概念就像是蘋果一推出新機型,果粉就會一窩蜂徹夜排隊就為了先搶到新品一樣,追的是一種潮流、追的是一種流行。而登山車族群偏向小眾,但裡頭每一位車友卻是最死忠的車迷,他們對登山車獨鍾的熱情延燒到想成為與眾不同的目標,是車友跟車友之間都想要不一樣的新潮,所以當新穎又有話題的零件一推出之後,該如何用新品做出具有新潮意義的變化,就是考驗技師的靈感到哪裡了。

全台第一台智能化下坡車
「登山車也可要像公路車一樣,外型乾淨、簡潔。」在台灣這塊公路車市場豐沛的環境中,Ike道出登山車的生存之道,不與公路車相比,但能夠並駕齊驅。
-
登山車中部私房景點~走!來去“七辣林道”把七辣
台灣每一個山林都有它的故事。山林是成就出都市的溫床,在每一座山底下都有主要幹道去連接到其他重要城市,當人們奮力在都市叢林裡頭努力求生存的同時,卻忘記了最原始山林的存在價值,隨著身份轉換和時間推移,山林
-
勇媽車手程詩軒 再度激戰武嶺
在結婚生子之前,詩軒從未替自己畫上時間軸的人生清單,沒特別想過幾歲要結婚,幾歲該生子,過著練車、比賽、上班的規律生活,遇到了便自然往下走。
-
被稱為神一般的男人「法克」 與國際好手同場較勁(上)
太多狂事說不完 法克今年勇戰場地經典賽
你可能沒聽過李俊諺,但你不能沒聽過法克。他又被車友稱為「法神」,可想而知這種稱號絕不是隨意亂取而已。
在我見到法神本人之前就已經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