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欄
【高雄心理諮商師】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不讀書又不會餓死,幹嘛去學校?」
我的個案們這樣告訴我。
我爸媽都說:「學生就是要讀書啊!」
老師都說:「不讀書你以後怎麼工作?怎麼賺錢?」
「那我們為什們要讀書?要工作?」
-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觀點,
適合整理並分享給大家:
💣地雷1【將讀書與工作連結】
社會認知總是習慣將「讀書」跟「工作」綁在一起,
當孩子在讀書上受挫時,
同時間也會加深「未來找不到工作」的挫敗感,
以及自我效能低落。
學校義務教育是為了培養其基本能力,
最重要的是【能否在義務教育階段建立孩子的「學習能力」】,
用於未來的自主學習及其工作上。
-
💣地雷2【將孩子的興趣做為未來升學及找工作的依據】
孩子對於工作類型的認識不多,
若將興趣作為職涯規劃的依據,
容易太單一,
像是:我喜歡棒球→未來可當棒球選手。
應該是【將喜歡的心情應用在工作上的工作】,
像是:我喜歡棒球→未來可從事棒球選手、運動體能教練、球團行銷人員、運動諮商師……等,
增加孩子工作面向的廣度及選擇。
-
仔細想想,
台灣教育總是希望孩子讀書讀書再讀書,
但少了很多職涯體驗時間,
同時又希望孩子們能選擇「好工作」,
這其實是不公平的,
我們應該多給孩子探索及體驗的機會,
孩子們才能妥善的評估及選擇,
自主規劃「適合的工作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