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健身房不是只練「大隻」?NASM告訴你更多可能
健身房不是只練「大隻」?NASM告訴你更多可能
很多人一走進健身房,就自動腦補成「我要開始變壯了!」甚至有人怕舉重,覺得會變成「金剛芭比」或「肌肉猛男」。但事實上,健身房≠肌肥大。它更像一個工具箱,裡面有各種訓練方式,取決於你怎麼用。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到 NASM(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會)提出的 OPT 系統化訓練。
OPT 系統的五大階段
1. 穩定期(Stabilization Endurance)
這是所有訓練的基礎,重點在於姿勢控制、核心穩定,避免受傷。
想像成蓋房子之前要先打地基,這階段通常用較輕重量,搭配平衡或核心挑戰。
2. 肌力耐力(Strength Endurance)
當你已經有基礎,下一步就是讓肌肉「撐久」。
重量中等,次數偏多,動作講究控制。適合希望耐力更好、體能更穩定的人。
3. 肌肉發展(Muscle Development)
這階段針對想要提升肌肉體積與線條的人。
重量中等偏重,次數大約 6–12 下,搭配較高的組數。
不論是希望變壯,還是追求結實有型,這都是最關鍵的階段。
4. 最大肌力(Maximal Strength)
這階段的目標不是「看起來壯」,而是「能舉更重」。
重量高、次數少(1–5 下),訓練神經系統,讓你的輸出效率最大化。
5. 爆發力(Power)
專屬於運動員或需要瞬間能量輸出的族群。
結合重量與速度,讓你動作又快又猛,像在健身房裡打開「加速器」。
誤區提醒
很多新手說「我不敢碰重量,怕練太壯」。放心,肌肉發展需要長時間、嚴格的飲食與訓練搭配,絕對不是兩三天就能爆肌。大部分人反而是努力了半年,還在懷疑自己怎麼沒長壯。
總結
健身房不是單行道,NASM 的 OPT 系統讓我們看見訓練的整合性:
你可以選擇健康、線條、力量、耐力,或爆發力。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沃克澳的正職教練團,已全面導入 NASM 系統化訓練。
無論你是新手、進階,或有特定目標,我們都能依照 OPT 階段幫你規劃,
讓你在健身房裡,不只是舉鐵,而是循序漸進、確實進步。
-
功能性訓練=不做重量訓練嗎?常見迷思解析
在健身領域裡,「功能性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常被誤解成單純的徒手動作或伸展,甚至有人認為它就是「不舉重量」的訓練方式。事實上,功能性訓練並非排斥重量或抗阻,而是將這些工具重新
-
為什麼你必須重視「身體平衡訓練」?
在健身與體能訓練的規劃中,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往往集中在「肌力」、「肌肥大」或「減脂」。然而,身體平衡(Balance) 卻是不可或缺,卻經常被忽略的一環。事實上,平衡能力不僅影響運動表現,更是維持日常生
-
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打造爆發力的關鍵
當我們談到提升運動表現時,除了重量訓練與耐力訓練外,「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往往是被忽略卻極具價值的一環。它以爆發力與神經肌肉控制為核心,能幫助運動員或健身者在短時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