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網站僅提供窩客幫資訊參考平台, 並不涉入其中任何諮詢、交易。本網站對各該窩客幫相關資訊亦不作任何實質或形式上之審查。本網站中所載一切窩客幫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 、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以下簡稱『內容』)。無論其為公開張貼或私下傳送,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均為『內容』提供者之責任,窩客幫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復癒空間-腦中風復健,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腦中風復健
學員見證
中風觀念|中風後每天走路,可以走得更好嗎?

這是一個在腦中風議題上非常常見的問題,也常流傳在個案和家屬之間。常有家屬貼上家人走路影片然後問:「這樣還會進步嗎?」,底下的人就會說,多走就會變好的,或是說多走路就對了,這是真的嗎?

如果我還沒從事神經復健,研究過中風後恢復的原理,我可能會跟你想的一樣,只要我走得夠多,就可以走得更好,這似乎是人們大腦很自然的邏輯。

不幸地是,在神經學(neurology)的規則中,是不同於一般人的肌肉骨骼問題。如果你走得不好,這代表著你每走一步,患側骨盆可能會抬高,膝蓋無法放鬆導致大腿會往外甩走路,走路不穩導致手臂僵硬。一旦你越練習這些動作模式,就越習慣化固定化,更無法有其他更有效率的動作去整合到走路上。

該如何改善?
對我而言,先了解個案的問題,是患側腳撐不穩還是跨步控制不佳?

再來針對步態分析中我認為個案最缺乏的部分,到底目前影響你走路最重要的關鍵點在哪裡,針對那個部分去做加強,若能當作回家功課盡量回家練習,再來結合到走路上,一項一項去改善行走能力,這樣比起“多走路”來說會更有目標。以上也符合神經可塑性原則中的特定性(specificity)原則。

然而走路當然還是可以練習,但前提必須是在調整下的走路,例如重心轉移先好好移到一隻腳上,身體先控制好,再來把另一隻腳帶出來,只要有調整下的練習(比原有的步態對稱),都是可以直接練習的。

走路無法一次就走自然,必須從目前的步態狀況下去逐步調整,如何調整則是看個人和治療師的經驗與指導方式,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走路方式。

根據經驗,動作恢復越好、越有動作知覺的個案越能自我調整,動作感覺差或張力強的個案越難靠不斷走路來改善。走路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即使用同一種方法對上不同個案,個案因為損傷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反應,因此治療師必須持續思考和精進自己在核心訓練、動作控制、動作學習、任務環境分析等能力,才能持續解決個案問題並獲得後續更好的生活品質。

 
陳俊宇 物理治療師

 
相關文章
復癒空間-腦中風復健,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腦中風復健
地址 : 台北市林森北路96號12樓 信箱 : jycrobin@gmail.com

  • 服務項目

    術後復健運動傷害復健術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所神經外科兒童復健科復健科診所

  • 特別關鍵字

    腦中風復健,腦中風復健專門,腦中風個案諮詢,腦中風專業訓練課程,復健健康講,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區腦中風復健,新北腦中風復健,腦中風自費復健,一對一客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