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網站僅提供窩客幫資訊參考平台, 並不涉入其中任何諮詢、交易。本網站對各該窩客幫相關資訊亦不作任何實質或形式上之審查。本網站中所載一切窩客幫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 、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以下簡稱『內容』)。無論其為公開張貼或私下傳送,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均為『內容』提供者之責任,窩客幫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復癒空間-腦中風復健,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腦中風復健
學員見證
中風復健|行走訓練的十大要點

相信對於神經復健有興趣的治療師,都發現今年有位大師Dr. Louise Ada來台的課程,講述有關最新的行走訓練研究結果運用於腦中風個案的臨床工作,強調物理治療專業針對無獨立行走能力的訓練及有獨立行走能力個案的行走品質改善。這邊提供課堂重點給大家。


1. 我們該把注意力放在中風後的負向症狀(肌力、協調)而非正向症狀(痙攣)
Burke 1988 Adv Neurology 47: 401


2. 對於中風後較無力的個案(肌力小於三分者),比起安慰劑,週期性電刺激有助增加肌力。
Nascimento et al (2015) JOP 60: 22.


3. 對於較有力的中風個案(肌力大於三分者),則改由漸進阻力訓練更有效增加肌力,但對於功能活動上,肌力小於三分者增加肌力對功能上有顯著幫助。
Dorsch et al (2018) JOP 64: 84.


4. 針對行走速度,對於肌力小於三分者,增加肌力有助增加行走速度,但對於肌力大於三分者,增加肌力則無法增加行走速度,肌力大於三分者,主要訓練在於協調
Kwan et al (in press) Braz J Phys Ther.


5. 中風個案通常會有較小的步伐和較高的步頻,因此藉由節拍器節奏引導能讓兩側步伐大小和頻率得到對稱的效果。
Nascimento et al (2015) J of Physiotherapy 61: 10.


6. 研究發現,使用節奏引導加上跑步機訓練,每週四次,每次30分鐘能短期增加行走速度與步伐長度。
Nascimento et al (2015) J of Physiotherapy 61: 10.


7. 當協調性足夠後,可增加行走速度、準確度、改變方向、走樓梯、爬斜坡、轉身、改變環境,行走時增加手操作或是說話來增加挑戰性。
Lundin-Olsson et al (1997) Lancet 349: 617. Canning et al (2006) Dis & Rehab 28(2): 97.


8. 典型無力的分布為,遠端比近端無力(例如腳踝比大腿無力),伸肌比屈肌無力(上肢),屈肌比伸肌無力(下肢),但有文獻也發現不一定是這樣分布,也有例外。
Colebatch et al 1986, Colebatch and Gandevia 1989, Adams et al 1990, Tyson et al 2006, Dorsch et al 2016. Paul et al (2005) Physical Therapy Reviews 10:15


9. 單獨肌力測試後發現,與行走速度最有相關肌肉群為踝背屈肌髖彎曲肌踝外翻肌膝彎曲肌髖內轉肌
Dorsch et al (2012) APMR 93:1072.


10. 肌力訓練是有需要、有效並且無害的,應及早介入、所有肌群都該訓練、針對縮短肌肉加強、強調速度(速度慢也是無力的表現)。



最後分享實用網站物理治療運動圖庫,可選擇你要的疾病、訓練類型、訓練難易度、部位、年齡等,輸出PDF檔給你的個案當作回家功課。看不懂英文的朋友,也可以選擇中文版本。
https://www.physiotherapyexercises.com/

相關文章
復癒空間-腦中風復健,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腦中風復健
地址 : 台北市林森北路96號12樓 信箱 : jycrobin@gmail.com

  • 服務項目

    術後復健運動傷害復健術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所神經外科兒童復健科復健科診所

  • 特別關鍵字

    腦中風復健,腦中風復健專門,腦中風個案諮詢,腦中風專業訓練課程,復健健康講,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區腦中風復健,新北腦中風復健,腦中風自費復健,一對一客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