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網站僅提供窩客幫資訊參考平台, 並不涉入其中任何諮詢、交易。本網站對各該窩客幫相關資訊亦不作任何實質或形式上之審查。本網站中所載一切窩客幫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 、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以下簡稱『內容』)。無論其為公開張貼或私下傳送,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均為『內容』提供者之責任,窩客幫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復癒空間-腦中風復健,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腦中風復健
學員見證
中風吞嚥|從「動作學習」與「運動治療」的觀點看吞嚥治療

今年五月初,許多台灣語言治療師們參與了一場非常重要且擴展知識廣度與深度的認證課程,即MDTP(McNeill Dysphagia Therapy Program),它是以運動原則的概念所發展出來的治療方案,所有的階段練習更是接合吞嚥動作的特定性與強度以系統性的方式練習。當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最好的吞嚥練習方式,就是讓個案吞嚥。」這當中應該讓家屬與治療師產生了相當多的疑惑吧。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吞嚥的機轉:

吞嚥是個一連串的複雜動作,首先我們可以將吞嚥分成(見上圖):
口腔準備期-將食器上的食物放置嘴巴後開始進行咀嚼並將食物準備放置於舌面上後送

口腔期-將舌面上的食物藉由舌頭向上頂住硬顎以擠壓食物再後送至口咽部

咽部期-把食物從口咽部時,藉由咽部肌肉的規律地收縮以及緊閉的喉前庭、聲門與會厭,確保食物不會誤入氣管,並放鬆環咽肌讓食物能夠進入到食道。

另外,圖中桃紅色所圈之位置,便是「呼吸(淺藍色虛線)」與「吞嚥(橙色虛線)」的共同經過的位置。在吞嚥時,如果呼吸-吞嚥的協調出現問題時,在咽部的食物會因為吸氣時將食物誤流至氣管,便會造成吸入。


1. 不是因為有吞嚥困難才不能吞嗎?
吞嚥是一連串的動作,過去只有單純個別或是部分肌肉的訓練方式,並非如同上面描述「一連串的複雜動作」。MDTP所考慮的吞嚥「特定性」,便是從口腔期至咽部期的吞嚥動作是無法拆開來的,因此拆開來的個別動作就不算是完整的「真正地」吞嚥。

2. 不會有風險嗎?
吞嚥的治療無法隔空抓藥,是需要經過詳細的評估才能夠決定應該介入的方向與目標。因此需要語言治療師詳細地評估個案安全吞嚥的食物質地與容量,並仔細觀察哪些是個案出現嗆咳的指標行為。當然,最好能夠以吞嚥螢光攝影或是纖維喉內視鏡直接觀察吞嚥過程與結束後的殘留以及是否出現吸入與嗆入的情形。對於語言治療師,都必須要小心謹慎地確認個案的吞嚥生理表現以及仔細觀察個案所有可能出現的吸入時的外在行為表現。

3. 為何與動作學習有關?
受傷後造成吞嚥困難的病人而言,面臨到的是原本動作的失能或是表現不完整,因此需要「重新」再一次精熟吞嚥的動作。在每次的吞嚥動作帶來的效果都是讓個案能夠注意自己的動作表現、重新建立動作控制系統、本體感覺回饋、動作協調與整合、動作正確時的經驗,甚至最後可以正確地自我修正(相關內容,請詳見「影響動作學習與表現的四大因素」該篇文章)。

4. 與運動治療的關係是什麼?
所有的運動治療都希望能夠達到特定的運動表現,吞嚥也是特定動作表現,依然需要使用到關節與肌肉,就如同「運動治療金字塔」當中提到的,仍然必須先處理個案的關節活動度、肌肉柔軟度的問題。接著便會針對肌肉的肌力與肌耐力進行配合吞嚥次數一同根據系統化的目標漸進地練習。藉由這些練習,最後就是能夠達到功能性的特定活動,而「」就是一個標準的功能性特定活動。

5. 所有吞嚥困難的病人都合適嗎?
根據MDTP的治療方案,考量到需要能夠真的有效學習動作,並且能夠具有自我回饋的能力,才能夠讓個案學習正確的動作。因此根據其建議,主要針對的對象是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且能夠配合吞嚥動作的指令。或許會有人感到失望,但當中的許多運動治療原則,是可以運用至其他的吞嚥治療訓練中。

感謝「台灣醫療照護資源整合協會」主辦本次MDTP國際認證課程
 
張FR 語言治療師
相關文章
復癒空間-腦中風復健,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腦中風復健
地址 : 台北市林森北路96號12樓 信箱 : jycrobin@gmail.com

  • 服務項目

    術後復健運動傷害復健術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所神經外科兒童復健科復健科診所

  • 特別關鍵字

    腦中風復健,腦中風復健專門,腦中風個案諮詢,腦中風專業訓練課程,復健健康講,台北腦中風復健,中山區腦中風復健,新北腦中風復健,腦中風自費復健,一對一客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