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見證
臨床心理|影響中風後復健動機的因素

在復健場域中,常常會遇到不願意做復健活動或需要其他人再三督促才願意做復健活動的中風患者,進而明顯影響整體功能的進步。那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患者的復健動機呢?根據國內一篇探討影響中風病患復健動機的研究結果顯示,普遍被認為會增強復健動機的前五個重要因素為:
- 想早點恢復健康
- 認為復健可助身體恢復健康
- 配偶的鼓勵
- 對家庭有責任
- 家人的鼓勵
會減弱復健動機的前五個重要因素為:
- 想家
- 心情不好
- 家人不能配合
- 缺少家人的鼓勵
- 擔心其他的事
從上述可知,影響復健動機的因素中,與家庭相關的因素佔了相當大的成份,尤其是家人的鼓勵與陪伴。除此之外,如何讓患者認為復健活動有意義、以及患者的心情調適也非常重要。
另外,這篇研究也提到不同復健動機程度的中風患者,影響其復健動機的因素不盡相同:
✓ 若患者本身屬於復健動機較高者:研究結果顯示其更為在意“不想依賴別人”、“對自己病情不了解”、“飲食差,沒體力”這幾個因素。因此,想要提升其復健動機時,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 連結復健活動與獨立性的關係
- 適當的解釋病情
- 飲食調整
- 體力培養
✓ 若患者本身屬於復健動機較低者:研究結果顯示其更為在意“擔心其他的事”、“做復健很費力很累”、“想家”這幾個因素。因此,想要提升其復健動機時,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 釐清、理解和接納患者擔心的事
- 調整復健活動的難度和強度
- 適當的環境安排(如:返家vs住院vs住院環境)
復健是一條漫長路,當我們試圖提升患者復健動機時,不妨從這幾個方向做思考:增加可促進復健動機的因素、移除減弱復健動機的因素,將會比單純地苦口婆心勸說有效喔。如果以上方法都已經嘗試過,仍無法有效提升復健動機,則需要考量患者中風後的大腦心智功能損傷特質,這時候就建議尋找具有神經心理復健專長的臨床心理師進行專業協助。
參考文獻:余慧芬、郭乃文、陳信穎、梁秋萍(1993)。影響中風病患復健動機相關因素之探討。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9(5),305-316。
倪子洛 臨床心理師
相關文章
-
臨床心理|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幸福感吧!
把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向心理學之父 Martin Seligman 在2012年提出了能讓我們感到幸福(well-being)的五個元素,這五個元素分別是正向情緒、投入、人際關係、意義感、成就感。
-
臨床心理|照顧好自己 就是照顧好家人
身為家庭照顧者,不論我們的身份是爸爸媽媽、女兒兒子、阿公阿媽、兄弟姊妹、伴侶還是親朋好友,生活中必定會歷經許多想要與不想要的改變。面對生活的變動,研究顯示會明顯影響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讓照顧者容易出現壓
-
臨床心理|神經心理復健小知識
神經心理復健結合了臨床神經心理學和復健心理學,是臨床心理學的分支,主要關注我們的腦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並且會整合神經生理角度、心理角度和社會環境角度來認識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