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帳戶被用於收款,就算帳戶持有人不知情,也可能構成幫助詐欺或違反洗錢防制法,甚至遭檢察官起訴。這就是許多刑事案件中,被告最初「完全沒想到會犯法」的真實寫照。
當事人是一名剛從職場離職、正在找短期工作的年輕人。某天,他在Facebook地方社團上看到一則「居家代工、簡單打單、週結日領」的招募貼文。該貼文下方有許多留言「已應徵」、「好賺又輕鬆」,看起來真實可信。與對方私訊聯絡後,對方以「先建立付款通路」為由,要求當事人提供自己的存摺、提款卡與密碼。當事人基於信任,依指示寄出資料。
沒想到數日後,警方找上門調查,原來該帳戶被用來收取詐騙所得。被害人已報案,當事人隨即被檢察官以幫助詐欺與違反洗錢防制法起訴,身陷刑事訴訟程序,震驚且無助。
當事人及其家屬在驚慌之中委託本所處理此案。賴律師進入訴訟程序後,立即調閱卷宗、分析對話紀錄與帳戶金流,協助釐清案件核心與關鍵責任界線。
我們強調:
🔺當事人為初犯、無不法前科
🔺其動機單純,僅為誤信徵才廣告而非參與詐欺行為
🔺所交出帳戶未收取酬勞,亦無獲利動機
🔺願積極配合刑事程序,表達悔意
經律師據理力爭,法院最終予以理解,宣告緩刑,當事人成功免除入監,得以重新整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