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管理
健保復健介紹|基礎疼痛緩解與修復促進治療
疼痛緩解與修復促進的基礎治療——讓身體回到更好的狀態
當身體出現疼痛、受傷、活動受限等問題時,「復健」常是醫師建議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除了醫師的診察與藥物治療外,透過 健保給付的復健療程,可利用各種物理因子治療儀器,幫助身體減緩不適、促進修復,是許多病患日常復健治療的重要基礎。
健保復健是什麼?
健保復健治療以「物理治療儀器」為主,透過光、熱、電、聲等非侵入性物理因子,針對受傷、疼痛、退化或術後等問題部位進行治療。這些治療方式溫和、安全、低副作用,可幫助:
- 緩解局部疼痛、減少發炎反應
- 放鬆緊繃肌肉,降低痙攣與僵硬
- 增加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 促進軟組織修復,加速恢復過程
- 改善慢性疼痛與功能受限
常見健保復健治療項目介紹:
🔹 低能量雷射治療
- 利用低能量雷射光進入皮下組織
- 促進細胞修復與代謝,減少疼痛與發炎
- 常用於肌腱炎、關節痛、神經疼痛等情況
🔹 電療
- 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刺激皮膚神經,干擾疼痛訊號傳遞,幫助緩解疼痛
- 中頻干擾波治療:可深入組織層次,幫助肌肉收縮與放鬆,提升循環與代謝
- 適用於急慢性肌肉疼痛、神經壓迫、術後恢復等
🔹 熱療
- 熱敷、蠟療、微波、磁熱、紅外線等方式
- 幫助局部溫度上升、血流增加,改善緊繃與痠痛
- 適合肌肉僵硬、關節退化、慢性疼痛等狀況
🔹 牽引治療(頸椎、腰椎)
- 透過機器拉力幫助脊椎間隙延展
- 減輕神經壓迫、改善椎間盤問題
- 常見於頸因性頭痛、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等患者
🔹 超音波治療
- 高頻聲波進入組織深層,產生溫熱與微震效應
- 促進組織修復、消腫、減少癒合沾黏
- 多用於肌腱、韌帶損傷與軟組織修復階
健保復健適合哪些人?
- 急性扭傷、拉傷、挫傷
- 肩頸痠痛、下背痛、坐骨神經痛
- 關節退化(退化性關節炎)
- 骨折後、手術後復原期
- 慢性疼痛(肌筋膜疼痛、肌腱炎)
- 頸椎或腰椎問題導致的手麻、腿麻
治療頻率與建議
健保復健可每日進行,頻率與次數將由主治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依病況建議安排。通常建議連續性治療,才能較明顯感受到效果。若有較複雜或長期問題,也可視情況搭配自費物理治療(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震波治療等),達到更完整的處理。
健保復健是幫助您緩解疼痛、促進修復、改善功能的重要起點。搭配醫師評估與個人需求,持續進行復健,不僅有助於傷口復原,也能預防慢性化、降低復發風險。
如您有相關復健需求,歡迎與我們的醫師與治療團隊討論,讓我們為您設計最適合的治療安排。
-
光生物調節 | 大面積紅光雷射療法:促進自我修復,釋放身體潛能
光生物調節(大面積紅光雷射療法)透過660nm與980nm波長的雷射光,無痛、非侵入性地促進細胞修復、減少疼痛與炎症,加速組織與骨骼修復。適用於運動損傷、術後康復及慢性疼痛管理。立即體驗高效、安全的治
-
貼紮介紹|把治療師的手「貼」回家
貼紮是利用彈性貼布提供持續支撐與疼痛緩解的輔助療法。根據不同貼布種類與貼法,能協助肌肉穩定、改善活動、減少疼痛與腫脹。適用於肌肉無力、慢性痠痛、運動訓練等情況。了解貼紮的用途、效果與注意事項,讓您持續
-
震波治療介紹|非侵入式疼痛處理新選擇
震波治療(Shockwave Therapy)是一種非侵入性疼痛處理方法,利用高能量衝擊波促進組織修復、減少慢性疼痛,並改善活動功能。適用於各類肌腱炎、肌肉緊繃與軟組織傷害,快速見效、恢復期短。了解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