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
補班日要上班嗎?特休、補假、加班費一次搞懂
一、為什麼有補班日?
補班日通常出現在「連假調整」的情況。政府公告連假時,為讓民眾能有長假出遊,會調整部分工作日與假日互換。
例如:星期四為國定假日,星期五為原工作日,為了形成「四五六日」四天連假,政府將星期五訂為放假日、隔週星期六改為補班日。
⚠️重點是:補班日仍是「工作日」,並非「假日上班」。
因此:
不上班又未請假 → 依法視為「曠職」;
想不來上班 → 必須請假,如事假、特休假。
如果公司是依循政府機關公布的行事曆,那麼補班日便是正常工作日。如果不想在週末還要回到公司上班,可以請事假或特休!
雇主朋友注意囉!
如果員工想請特休,可以不准假嗎?
二、補班日可以請特休嗎?
勞工有特休權益時,補班日與平常工作日無異,都可以使用特休。
特休應由勞工自己安排,雇主只有在「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個人因素」,且與勞工「協商」後,才能做調整
那補班日公司可以強迫員工請特休嗎?
同樣不行!
勞基法有規定,不論是特休或補休,都要由勞工自己安排,所以雇主不可以限制勞工在指定的日期使用特休、補休假
雇主如有以上情形,經查證屬實,將被處以2萬元至100萬元之罰鍰
實務上建議是,勞工最好提前溝通,避免臨時請假導致人力安排混亂或被視為不服管理
三、補班日是否有加班費?
這是常見誤解之一。
補班日屬於「平日工作日」,不屬於休息日或例假日,因此:
若勞工依排班上班,薪資照常;
若加班超過正常工時,則依《勞基法》第24條,給付加班費。
若公司錯誤將補班日視為「休息日」或「假日上班」來調整工時,應特別注意是否符合「工時總量」與「一例一休」規範。
補班日與特休是勞資雙方都應理解並妥善運用的制度。對勞工來說,特休是權利,不是恩惠;對雇主而言,合法調整工時、尊重勞權,也是穩定勞資關係的重要基礎。若遇爭議,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讓合法與合理並行,勞資雙贏!
-
從舉證到爭取和解/調解或進入訴訟,你需要知道的重點!-侵權行為下的損害賠償(下)
在 前一文 中,我們談到損害賠償怎麼證明、範圍、程序選擇,這邊一次帶大家了解時效、舉證與流程,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提升求償成功率與金額!
-
損害賠償該怎麼證明?賠到哪個範圍?-侵權行為下的損害賠償(上)
發生車禍、醫療糾紛、網路誹謗、職災或寵物咬人等糾紛時,常見的追償路徑就是「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但該怎麼證明別人要賠?要賠到哪個範圍?該走民事訴訟還是搭配刑事訴訟提附帶損害賠償?
-
競業禁止有效期限多久?補償金怎麼算?勞工必知權益解析
競業禁止條款,是指雇主為保護其營業秘密及其他正當營業利益,與勞工約定於離職後特定期間、地區及範圍內,不得從事與其原任職公司具有競爭關係之職務或業務。
講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