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新成屋裝潢設計預算怎麼抓?
2025 最新預算分配表
對多數人來說,買下新成屋那一刻,不只是擁有一間房子,更是開啟一段生活的起點。
而裝潢,正是讓「空屋」轉變成「住起來舒服的家」的重要過程。
但對初次裝修的屋主來說,最常見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準備多少預算才夠?」
本文將帶你拆解 裝潢費用組成與預算分配邏輯,並提供 2025 年最新市場行情與分配建議,
幫助你有效規劃開支,打造兼具實用與美感的理想空間。
一、新成屋裝潢的平均預算區間
新成屋的裝潢費用,會依據裝修範圍、選材、設計風格與生活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近年市場行情來看,普遍費用落在 約 6 萬~10 萬元/坪。
- 如果以簡約、機能為主、木作量少、材料選擇偏基礎,預算會落在較低區間。
- 若追求風格表現、客製木作多或使用進口建材,費用自然會提高。
舉例來說,實際室內坪數約 20 坪 的住宅,裝潢總預算大約落在 120 萬至 200 萬元。重點不在花得多,而是如何把預算用在對的地方,讓空間既符合生活需求,又能展現品味。
二、2025 新成屋裝潢預算分配表
一般提到「裝潢費用」,多半是指工程費用(硬裝)以及軟裝家具家電,而設計費則是獨立的一筆支出,不包含在裝潢費用中。
理解這個架構,有助於屋主在規劃裝潢時,更清楚各項費用分布。
✎1. 設計費用:約占總費用 5~15%
設計的價值,不僅在於打造屋主心中理想的家,也在於以精準規劃,省去不必要的花費。設計師依照屋主的生活習慣、動線需求與風格偏好,做完整規劃。
▪️現場丈量:確認現況尺寸與結構,確保後續施工可順利進行。
▪️設計圖與方案:包括平面圖、立面圖、3D正式效果圖等,費用依坪數而異。
✎2. 工程費用:約占總費用 40~70%
將設計藍圖變成實體空間的核心,包括基礎工程與細部施工等。
此階段和光同塵設計師固定每週回報施工進度與照片,讓屋主安心看到家的變化。
(1) 基礎工程
▪️拆除工程:舊裝潢拆除,避免破壞房屋結構▪️水電工程:新增或調整插座、開關、水管、網路與電話線
▪️泥作工程:隔間牆、磁磚鋪設或牆面修補,價格會隨工法、材質與面積有所差異
(2) 細部施工
▪️系統櫃:量身訂製堅固耐用,系統櫃的價格會受到櫃體大小、板材影響,而產生價差。▪️木作:天花板、牆面、隔間、櫃體,依風格與需求調整使用範圍。
▪️油漆與壁紙:坪數、品牌、工法影響費用,特殊漆料或壁紙需額外計算。
▪️地板:材質的選擇、厚度與鋪設方式,會影響施工難度及整體費用。
▪️門窗:依據材質、功能與規格的不同,價格落差明顯,從隔音、採光到安全性,皆需一併評估。
(3) 施工相關費用
▪️保護工程:施工期間保護其他空間與公共區域,避免碰撞或損壞。例如大樓公共區域的全區保護費用大約落在15,000~20,000 元(視保護材料與範圍大小而定)▪️清潔與廢料清運:施工完成後整理現場,確保環境乾淨整齊。
✎3. 家具與家電採購:約佔總裝潢費用 10~30%
家具與家電依屋主需求選擇,如果已有部分可使用家具,預算可相應減少。
✎4. 軟裝布置費用:約佔總裝潢費用 5~10%
透過地毯、抱枕、掛畫、花器等軟裝與小物,為空間增添質感與生活氛圍。這部分可依預算自由調整。


▲看更多案例照片>>
三、控制預算的五個實用原則
1.先釐清使用需求的優先順序
不是所有功能都要一次做到滿。先確定「一定要做」的是什麼,例如電路重拉、安全結構、基礎照明與收納,其他如電視牆、系統櫃、造型天花等可以視預算保留彈性空間。
2.讓設計師提早介入
很多人誤以為設計師是裝潢後期才需要,但其實越早加入,越能協助你用預算換取最有效的空間運用。不僅能避開不必要的拆改與浪費,也能在整合水電、櫃體與家具配置時取得整體美感與機能平衡。
3.記得預留緩衝金額
裝潢很少「一次就剛好」,現場施工可能會遇到結構變更、工程追加、建材調整等突發狀況,建議至少預留總預算的 10~15% 作為預備金,才不會讓計畫中途失控。
4.思考哪些項目可以分期進行
不是所有裝潢都要一次完成。部分家具、軟裝、機能設備可以留到入住後再慢慢添購,讓預算壓力平均分散,同時也能根據實際生活使用習慣再做微調。
5.與專業設計團隊保持透明溝通
好的設計師會以預算為基礎提出合適建議,而不是一味推高單價。可明確表明預算範圍與在意項目,讓彼此從一開始就站在同一陣線,才能設計出貼近現實又有質感的家。
四、預算不是限制,而是生活規劃的開端
裝潢預算不是一種「被動支出」,而是一種「主動選擇」。每一筆錢、每一項工程、每一件家具,都代表著你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想像與安排。
我們相信,真正理想的設計,不是堆疊成本與造型,而是懂得如何在有限中取捨、在簡單中豐富。
當設計回應生活,預算也就有了最值得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