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男性更年期
男性性腺低下 MALE HYPOGONADISM
男性性腺低下(male hypogonadism),又稱睪固酮缺乏(testosterone deficiency),為一種與 睪丸功能下降、雄性素製造減少、合併或不合併造精功能受損 的病症。其可能對男性許多器官功能及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文獻顯示中老年男性性腺低下的盛行率約為2.1%-12%°男性性腺低下的分類
男性性腺低下可依據發生異常的位置分為:- 睪丸:原發性性腺低下(primary hypogonadism)
- 下視丘及腦下垂體:續發性性腺低下(secondary hypogonadism )
- 混合下視丘/腦下垂體與性腺:如遲發性性腺低下 (late-onset hypogonadism )
- 雄性素作用器官:雄性素不敏感/阻抗(androgen insensitivity / resistance)

遲發性性腺低下 診斷評估建議
強證據
檢查會影響睪固酮製造及功能的共病、藥物、及物質總睪固酮(Total testosterone)必須利用可信賴的檢驗方式於早晨(7點至11點)、空腹狀態檢測
當患者總睪固酮值低於12 nmol/L,建議在接受睪固酮治療前應於不同時間檢測總睪固酮值至少兩次作確認
總睪固酮值 12 nmo/L(3.5 ng/mL)可用來當作診斷遲發性性腺低下(late-onset hypogonadism, LOH)的可信賴閥值
當有適應症時,可考慮進一步檢測性荷爾蒙結合球蛋自(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 SHBC)及計算游離睪固酮值(free-testosterone calculation)
建議檢測黃體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與促濾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來鑑別原發性及續發性性腺低下
當患者性慾下降(或其他疑似徵狀及症候),且合併有低或偏低的睪固酮值,可考慮檢測泌乳激素(prolactin,PRL)
當續發性性腺低下合併泌乳激素上升、或腦下垂體腫塊可能引發之特定症狀、或合併其他前腦下垂體的荷爾蒙缺乏,應進行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之核磁共振影像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弱相關
計算游體睪固酮值 (calcuated free testosterone)<225 pmolL被建議可當作診斷遲發性性腺低下的一個可能閥值在嚴重續發性性腺低下患者(總睪固酮值<6nmol/L),建議安排腦下垂體之核磁共振影像檢查
遲發性性腺低下的篩檢建議
運發性性腺低下的篩檢只建議在有症狀的患者(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不建議利用結構式訪談與自我評估問卷來篩檢遲發性性腺低下,因其特異性(specificity)低。
睪固酮治療的主要禁忌症
- 絕對禁忌症(absolute contraindications)
- 侷限侵犯 (local advanced)或轉移 (metastatic)攝護腺癌
- 男性乳癌
- 男性仍期望有小孩
- 血比容值 ≥ 54%
- 未控制或控制不佳之充血性心衰竭
- 相對禁忌症(Relative contraindications)
- IPSS score >19
- 基礎血比容值:48-50%
- 靜脈栓塞之家族史
睪固酮治療的建議
強相關
睪固酮治療在性腺功能正常的男性不具適應症在有症狀的性腺低下患者,合併輕度勃起功能障礙(erectle dysfuntion, ED),睪固酮治療可當作第一線治療
應使用常規醫療方式來治療嚴重憂鬱症状及骨質疏鬆
不應使用睪固酮治療來改善老化男性的認知能力及體能
弱相關
在較嚴重勃起功能障礙的患者,合併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i與睪固酮治療,可能會有較好的結果不應使用睪固酮治療來改善身體組成、減重、及改善心臟及代謝功能
遲發性性腺低下的治療選擇
當有適應症時,治療性腺低下的器質性因素(如腦下垂體腫塊、高泌乳激素症等)完整告訴患者所有治療方式的可能益處及副作用。並在完整告知下,與患者一同決定治療的睪固酮製劑
在開始睪固酮治療前,建議先改善生活型態及減重(如肥胖);當情況允許,停止服用可能影響睪固酮製造的藥物;治療共病
睪固酮治療目標為回復患者血清睪固酮濃度至年輕男性的平均正常值
在開始睪固酮治療時,建議使用睪固酮凝膠而非長效型針劑。因患者如發生副作用時,可立即做劑量調控或停藥
睪固酮治療的危險因子建議
強相關
在已接受乳癌治療的男性患者,睪固酮治療的安全資料仍然闕如在開始睪固酮治療前應進行心血管危險因子的評估
對於已知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給予睪固酮治療前,應評估其心血管症狀,並於治療過程中密切評估追蹤
在開始睪固酮治療前,須排除患者是否有靜脈栓塞之家族史
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睪固酮濃度與血比容應於治療後第3、6、12個月做評估,之後則每年評估。如血比容高於 54%睪固酮治療應停止與安排放血治療(phlebotomy)。待血比容恢復正常時,再重新以較低劑量開始治療,並考慮將睪固酮製劑改成經皮吸收劑型
弱相關
對於侷限型攝護腺癌 (localised prostate cancer)已接受手術治療且目前無證據顯示復發之患者,如合併有性腺低下及症狀,當考慮睪固酮治療時,應給予詳細諮商說明治療的可能好處,及強調目前長時間追蹤的安全資料仍然不足上述患者治療應侷限於具有較低攝護腺癌復發的風險〔如術前攝護腺特異抗原(PSA)<10ng/mL;Gleason score<7;病理分級為pT1-2a〕,且睪固酮治療應於術後追蹤至少1年以上且攝護腺特異抗原<0.01ng/mL。
性腺低下患者合併有心血管疾病、靜脈栓塞或慢性心衰竭時,在接受睪固酮治療時需特別小心。需詳細臨床評估、並密切監測血比容(不超過 54%)與睪固酮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