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Q&A
飯含:輕含著飽滿的祝福-台北辦喪事/板橋區辦喪事
以下,就讓小寶編替您粗淺地解說~
〈飯含:輕含著飽滿的祝福〉
(一)《周禮》:「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鄭玄注:「天子飯九貝,諸侯七,大夫五,士三。」
(二)《說苑•修文》說「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三)《儀禮‧士喪禮》:「主人左扱米,實於右,三實一貝,左、中亦如之,又實米雄盈。」鄭玄注:「於右,屍口之右。唯盈,取滿而已。」
(四)《檀弓下》:「飯用米貝,弗忍虛也。不以食道,用美焉爾。」鄭玄注:「尊之也。食道褻,米貝美。」
主持奠禮流程的司儀會於奠禮接近尾聲時,告知家眷及賓客可至帷幕後方瞻仰亡者的遺容,若您曾經淚送最後一程、見最後的音容,也許會察見亡者唇上放了亮片或是飽滿珍珠,您是否曾思考:此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意涵與淵源呢?
飯含,民間文化俗稱「口含銀」,而回溯至先秦時期,依據文學經典〈士喪禮〉所提:「布巾,環幅,不鑿。」進行飯含之前需先將覆蓋於亡者身上的布巾掀開,並且此行為須在小殮之前完成。古時執行禮儀的細節會因身分的尊卑而有所差異,現取「飯含」一事稍作說明。
「飯」、「含」應分開解釋:「飯」指稱將米、貝放入亡者口中,「含」指稱將珠、玉放入亡者口中;又,天子、諸侯、大夫的飯是用米摻和碎玉,含則用玉,而士的飯是用米,含則用貝。由此可知,位階高低不同,行飯含之禮所用的物品亦不同。
飯含的行為涵義可解釋成:不捨親人挨餓離世,故放入米貝穀實等物入其口,之所以不用熟食的原因在於:一方面是因著衛生的考量,短時間內尚不會大殮,擔心招引蚊蠅等害蟲;另一方面則是米類、貝類看來潔淨美觀。
隨著時代的演變,可察見歷代使用的飯含之物有著極大差異,而身分位階不同也不再影響飯含的內容物,現今所遵守的殯儀之禮,雖然呈現方式已簡化許多,但仍能從中理解其傳承的古禮樣貌!
參考資料取自:
1.〈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士喪禮〉
https://ctext.org/yili/shi-sang-li/zh
2.〈數位經典‧禮儀注疏‧卷十二:士喪禮第十二〉
https://www.chineseclassic.com/content/1704
3.〈王船山禮學研究〉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ut-DDwAAQBAJ&pg=PA387&lpg=PA387&dq=%E5%A3%AB%E5%96%AA%E7%A6%AE+%E9%A3%AF%E5%90%AB&source=bl&ots=vZ_2G4aKeu&sig=ACfU3U1X3_P2uXC5KgqNAoPlaoqXMrsyyg&hl=zh-TW&sa=X&ved=2ahUKEwjmgq6Qz-fpAhWXEqYKHW8eAR0Q6AEwB3oECAcQAQ#v=onepage&q=%E5%A3%AB%E5%96%AA%E7%A6%AE%20%E9%A3%AF%E5%90%AB&f=false
4. 〈李冠云:古代的喪禮〉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2a98y3z.html
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建議,歡迎留下您寶貴的建議,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