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為什麼會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 系統矯正 PSSE Schroth
脊椎側彎的人口約占總人口數的3%~5%,不同國家及地區,比例上有些許差距,但大致在此範圍內。

我”真的”有側彎嗎?
經常遇到許多朋友聽推拿師、整骨師、教練說,或是自己看起來高低肩而以為有脊椎側彎。
其實側彎有分真的與假的,真的側彎叫做 "原發性脊椎側彎" ,通常在青春期發育的時期被發現,原因不明。治療原發性側彎要先由治療師判斷屬於哪一種側彎的類型,才能提供最適切的治療計畫。

一般人的脊椎從正面或是背面觀察,頸椎至薦椎應該是呈一直線,當脊椎某段向一側或兩側彎曲偏離中線時,稱為「脊椎側彎」,可發生在頸椎、胸頸部、胸椎、胸腰椎、腰椎,嚴重時常伴隨脊柱扭轉且呈現我們經常聽到的S型或C型的脊椎側彎曲線。醫學上以脊椎(正面X光)彎曲達10度以上,臨床上才定義是脊椎側彎(scoliosis),10度以內則稱為正常脊椎曲度(normal spinal curve),多半視為脊椎不正。
傳統骨科或是復健科的分類方式:
側彎可以用度數來分級:
「10度以下」屬於「正常脊椎曲度」,建議持續追蹤。
「10-20度」屬於「輕度脊椎側彎」,除了追蹤之外,也建議開始復健。
「20-40度」屬於「中度脊椎側彎」,治療建議追蹤、復健以及穿背架。
「40度以上」屬於「重度脊椎側彎」,通常角度要大於40度以上,醫生才會建議開刀治療。
脊椎側彎也有可能作為主要疾病,引起身體其他疾痛產生。例如側彎可能使得椎間盤不當受力而突出壓迫神經、或者因為骨盆傾斜導致長短腳,造成兩腳受力不平均,加速一隻腳的膝蓋退化、姆指外翻...下肢的狀況等等。
這時候如果僅處理這些衍生性疾病,而忽視側彎問題,治療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或一再復發,治標不治本。
假的側彎也就是所謂的"功能性"或"代償性"脊椎側彎,是由於身體的其他問題所導致的假性側彎現象,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常常是因為俗稱的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結構性長短腳、缺牙...不勝枚舉,處理這類假性側彎時,必須找出背後真正的成因,才能對症下藥。例如車禍骨折造成的長短腳,在站立時骨盆就會左右傾斜,此時脊椎為了代償傾斜的骨盆便形成了側彎,若是透過鞋墊矯正,補償短腳的高度,脊椎代償的側彎狀況便會自然消失。
如果假性側彎的時間過久,造成身體的大腦認知、肌肉張力、神經調控已經把錯誤的型態記憶起來,原本假的側彎也可能成真,此時即便解決源頭的疾病,側彎仍然不會消失,因此就需要同時處理側彎與合併疾病、一併打擊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只治療單項,成效可能不盡理想。
在這邊提醒所有側彎的朋友,只有發現脊椎有彎曲,積極的治療才是最好的解藥,否則隨著年齡增長,側彎會衍生更多退化性的問題而發生疼痛或是神經壓迫,這時候通常都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