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區
『案例分享』-腸道寄生蟲
一位62歲林姓婦人最近因為夜咳與煩躁數週,經耳鼻喉科醫師治療無效後,疑似胃食道逆流前來求診。患者在接受胃腸鏡檢查時,意外在盲腸處發現一隻游動的線蟲,經內視鏡醫師夾出蟲體後送病理中心確認為蟯蟲。患者在接受100mg Mebendazole口服藥治療後,生活慢慢回歸正軌。
蟯蟲俗稱糞口蟲。大多數的人症狀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是肛門搔癢。感染的好發族群為學齡前幼兒及學童,大多數的傳染途徑是食入遭蟲卵汙染的飲食、物品或吸咬手指,少部分勢經由吸入附著在空氣灰塵中的蟲卵而感染。
林姓阿姨平時不吃生食,在詳細問診後得知林阿姨在一個月前曾回到東部老家進行環境與家具整理,當時未戴口罩,很可能因此意外吸入蟲卵而致病。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資料顯示,國人蟯蟲陽性率自民國75年19.9%,至民國90 年已降為2.5%。目前臺北市學齡前兒童蟯蟲感染陽性率,已從民國97年的 0.62%大幅下降至民國100年的0.12% 。然而根據2017年發表的「2015 年臺灣東部某縣市學童蟯蟲盛行率調查」的論文中指出在臺東縣,小一學生的蟯蟲感染陽性率為4.29%,小四學生的陽性率為2.79%,而文獻中也指出在偏鄉、山地等地區,蟯蟲感染的盛行率又更高。這或許也可解釋為何林姓阿姨意外受到感染。
蟯蟲治療通常需要二次療程,第一次治療殺死成蟲。因為 Mebendazole只能殺死成蟲而無法殺死蟲卵,故二周後需要再投藥一次藉此清除所有寄生蟲。同住的家人通常也需一起治療。
預防方式:
勤洗手(飯前、便後勤洗手)
經常修剪指甲,避免藏納污垢
儘量避免咬指甲或抓肛門的動作
打掃環境請攜帶口罩
若有疑似症狀,立即就醫診斷治療
蟯蟲俗稱糞口蟲。大多數的人症狀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是肛門搔癢。感染的好發族群為學齡前幼兒及學童,大多數的傳染途徑是食入遭蟲卵汙染的飲食、物品或吸咬手指,少部分勢經由吸入附著在空氣灰塵中的蟲卵而感染。
林姓阿姨平時不吃生食,在詳細問診後得知林阿姨在一個月前曾回到東部老家進行環境與家具整理,當時未戴口罩,很可能因此意外吸入蟲卵而致病。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資料顯示,國人蟯蟲陽性率自民國75年19.9%,至民國90 年已降為2.5%。目前臺北市學齡前兒童蟯蟲感染陽性率,已從民國97年的 0.62%大幅下降至民國100年的0.12% 。然而根據2017年發表的「2015 年臺灣東部某縣市學童蟯蟲盛行率調查」的論文中指出在臺東縣,小一學生的蟯蟲感染陽性率為4.29%,小四學生的陽性率為2.79%,而文獻中也指出在偏鄉、山地等地區,蟯蟲感染的盛行率又更高。這或許也可解釋為何林姓阿姨意外受到感染。
蟯蟲治療通常需要二次療程,第一次治療殺死成蟲。因為 Mebendazole只能殺死成蟲而無法殺死蟲卵,故二周後需要再投藥一次藉此清除所有寄生蟲。同住的家人通常也需一起治療。
預防方式:
勤洗手(飯前、便後勤洗手)
經常修剪指甲,避免藏納污垢
儘量避免咬指甲或抓肛門的動作
打掃環境請攜帶口罩
若有疑似症狀,立即就醫診斷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