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區
『案例分享』-食道胃黏膜異位
一位26歲男性廚師👨🍳,平時三餐不正常,最近常覺得喉頭有異物感且消化不良而前來就醫。🤒
🩺在胃鏡檢查時發現:上端食道出現有一片約2cm異常黏膜,顏色似『鮭魚色』,經病理切片證實是胃黏膜異位(gastric heterotopia)。因為好發位置接近食道上括約肌,因此,常常在檢查時被忽略。🤭
🗓 食道胃黏膜異位(Ectopic gastric mucosa of esophagus)常常被忽略,主要是患者接受胃鏡檢查時無法配合且出現嘔吐反應,加上檢查醫師在內視鏡退出時過於快速所致。
📈但檢查過程若有搭配BLI (藍雷射光早期癌症掃描)則可增加食道胃黏膜異位的偵測率。💯
🔵『食道胃黏膜異位』的臨床症狀:
1️⃣ 大部分的病人是沒有任何症狀,常常在健康檢查中意外被發現。
2️⃣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咽喉逆流):喉嚨異物感、喉嚨痛、吞嚥困難、聲音沙啞或發音困難。
3️⃣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胃食道逆流): 火燒心、胸悶或胃酸逆流。
4️⃣ Globus pharyngeus(喉球症): 喉嚨感覺有顆球卡住。
5️⃣ 消化不良。
6️⃣ 出血。
7️⃣ 慢性咳嗽。
🔵 造成食道胃黏膜異位的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一般相信可能和胃酸逆流刺激有關。但是否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目前仍有爭議,需要更多的研究。
🔵 食道胃黏膜異位和令人聞之色變的巴瑞氏食道是否有關? 根據現有的研究顯示,巴瑞氏食道的病理顯示細胞是源自於不成熟的多能胃腸道幹細胞 (immature multipotent gastrointestinal stem cell); 而食道胃黏膜異位的細胞則是殘存的胚胎胃粘膜(remnant embryonic gastric mucosa )。
💊 治療方式:
✅ 制酸劑為主要的藥物治療。
✅ 若合併有有幽門桿菌感染,宜接受幽門桿菌殺菌治療。
✅ 生活飲食習慣的調整,戒掉抽菸喝酒。
✅ 若有嚴重併發症,必須藉由手術等方式治療。
-
『案例分享』-腸道寄生蟲
一位62歲林姓婦人最近因為夜咳與煩躁數週,經耳鼻喉科醫師治療無效後,疑似胃食道逆流前來求診。患者在接受胃腸鏡檢查時,意外在盲腸處發現一隻游動的線蟲,經內視鏡醫師夾出蟲體後送病理中心確認為蟯蟲。患者在接
-
『案例分享』-急性冠心症
最近冷空氣一波接著一波,全台灣明顯降溫,今晚一位40歲的上班族魏先生因為間歇性的上腹悶痛來院就診,他本以為是胃食道逆流發作而隨便買個胃藥來吃,結果症狀並沒有緩解,一直撐到下班來就診。詢問病史後得知魏先
-
『案例分享』-急性腹痛
一位30出頭的張姓少婦因為急性上腹痛,前往藥局買胃藥來吃,症狀並沒有改善; 之後前往附近診所打止痛針稍有緩解,但藥效一退又開始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