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
詐欺刑事不起訴,民事就不用賠償嗎?律師:跟你想的不一樣
詐欺刑事不起訴,民事就不用賠償嗎?律師:跟你想的不一樣
許多人以為,只要刑事案件「不起訴」或「判無罪」,就能全身而退,民事也不用負責。其實不然!刑事與民事是不同的審理程序,即便刑事不起訴,民事仍可能須賠償。
一、不是詐騙集團成員,也有連帶賠償責任
二、什麼是「連帶賠償責任」?
三、我刑事案件無罪或不起訴了,就不用賠錢嗎?
四、為什麼不起訴還有賠償責任?刑事與民事的主要差異
五、被騙提供帳戶被不起訴了,為什麼也有過失侵權責任?
常見問題QA:提供帳戶或詐欺罪的民事賠償疑問解析
►一、不是詐騙集團成員,也有連帶賠償責任

若被認定有協助詐騙的行為,
就需要與詐騙集團的人,負上連帶賠償責任。
✅都不會因「只是小角色」而免責。
►二、什麼是「連帶賠償責任」?

所謂「連帶賠償」,是指被害人可向任一加害人請求賠償「全部」損害金額。
📍例如:
被害人損失金額為 100 萬元,即使你僅為提供帳戶者、或是車手,
被害人仍能直接向你求償 100 萬元。
不會因為你是小角色,就可以只賠給被害人少一點錢。
►三、我刑事案件無罪或不起訴了,就不用賠錢嗎?

✖️ 不一定!
刑事案件的不起訴僅代表檢察官認為「證據不足以起訴」,
雖然刑事結果,可能會影響到民事法官的想法,
但民事法官仍可作出不同於刑事案件結果的判決。
民事法院並不會受到刑事案件結果而拘束。
►四、為什麼不起訴還有賠償責任?刑事與民事的主要差異

📍證明度的不同:
民事不如刑事嚴格。即便證據有一些不足,民事上仍可能認為已夠認定有賠償責任。
📍要負法律責任的標準不同:
刑事詐欺罪僅處罰「故意行為」,民事則連「過失」也須負侵權賠償責任。
►五、被騙提供帳戶被不起訴了,為什麼也有過失侵權責任?

法院認為,一般人應具備以下基本常識:
- 不應將帳戶、提款卡、密碼任意交給他人使用。
- 交付帳戶前,應查證對方身分與用途。
👉因此:
📍沒跟對方見過面
📍沒深入了解對方身分
📍沒查證過對方的說法
就很可能被認為有「過失」哦!
►常見問題QA:提供帳戶或詐欺罪的民事賠償疑問解析
❓問:我半點錢都沒拿到,也要賠錢給別人嗎?
💁♂️答:是。
一旦被認定有幫助詐欺,就可能會有民事上的連帶賠償責任,
不會因為你沒拿錢、或拿的錢少,就可以免去賠償責任。
❓問:被害人已經跟其他被告和解了,我還要賠償給被害人嗎?
💁♂️答:可能不用。
這涉及到內部分擔額、以及對外可免除的債務問題,是較為複雜的民事問題。
建議先來諮詢律師,由律師針對個案來做回覆。
❓問:刑事不起訴後,我還要去開庭嗎?
💁♂️答:要。
民事與刑事是兩個不同的程序。
若被對方提告民事損害賠償,即便刑事程序已經結束,
你也必須到民事法院來開庭。
若選擇不出席,則仍可能會有不利的結果,處理上還是要謹慎!
❓問:我還可以跟被害人和解嗎?
💁♂️答:可以。
民事程序中,若有意願,隨時都能跟被害人進行和解。
❓問:我只被法院判無正當理由交付三個以上帳戶的罪,我也要賠錢給被害人嗎?
💁♂️答:不一定。
實務上曾有法院認為如果不是詐欺罪或一般洗錢罪的正犯或幫助犯,
則不需負擔民事的連帶賠償責任。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3年度簡附民字第443號刑事判決)
但遇到此類案件,仍建議諮詢律師,確認個案的訴訟策略哦!
-
【人頭帳戶初犯】自救指南,律師:3大致命行為不能犯!
帳戶被詐騙集團利用,變成人頭帳戶初犯如何自保?你必須先報警、保留相關證據。此外,有3大致命錯誤絕對不能觸犯,包含提領出不明款項等,否則後續要爭取不起訴或無罪,將會變得相當困難!
-
修法新訊|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未來詐欺罪恐刑期加重?
行政院院會通過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修正草案,希望能對於詐欺犯罪更嚴加懲罰,詐欺罪將來可能刑期加重。本文將說明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未來可能的修法資訊,以及新舊法的差異在哪。
-
人頭帳戶被盜用成冤案近98%被判有罪?這2點恐導致有罪!
多年前冤獄平反協會稱人頭帳戶被盜用成冤案近98%被判有罪,多年後,人頭戶定罪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似仍存在。刑事律師帶你了解兩點錯誤恐導致你被認定有罪、及如果你已經犯了錯,該怎麼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