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民俗調理業登記與規範重點
為了保障民眾安全與從業人員權益,政府依據《醫療法》及《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
對該產業的經營資格、營業登記、從業人員條件與服務範圍,皆有明確規定。
一、什麼是「民俗調理業」?
民俗調理業是指:
以非醫療方式提供民俗性、傳統性的身體調理或保健服務之行業,
例如傳統整復推拿、腳底按摩、刮痧、拔罐、氣功調理等。
其主要目的在於放鬆身心、協助日常舒緩與維持身體平衡,
不得涉及診斷、治療、矯正或其他屬醫療行為之內容。
二、營業登記與主管機關
登記主管單位:
依《商業登記法》或《公司法》,民俗調理業可向所在地縣市政府申請登記。
申請人條件:
年滿二十歲,具中華民國國籍,並符合當地政府規定之資格條件。
登記事項:
需載明營業名稱、營業項目(例:民俗調理服務、整復推拿服務等),
且不得以「醫療、治療、診所」等字樣作為營業名稱或宣傳內容。
營業場所要求:
場所應保持整潔、安全,並符合建築、消防及公共安全規範。
三、從業人員資格與專業要求
為提升服務品質與安全性,建議從業人員具備以下條件:
取得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或完成iCAP職能導向課程;
了解人體基礎結構、民俗調理相關常識與衛生安全知識;
維持良好服務態度與專業倫理,嚴禁誇大或不實宣稱。
此外,若從業人員提供技術性調理服務,應加入當地傳統整復工會或相關公會,
以便接受持續教育與法規指導。
四、服務範圍與禁止事項
為維護產業秩序與民眾權益,民俗調理業應遵守下列原則:
✅ 可從事的服務項目
以徒手操作為主的放鬆、舒緩與調理;
使用簡易輔助工具進行民俗性推拿或放鬆;
針對日常生活中姿勢緊繃、疲勞、壓力等提供非醫療性照護。
❌ 禁止事項
不得從事任何醫療行為(診斷、開立處方、治療疾病等);
不得宣稱療效、復健或治癒;
不得替代醫師或醫療院所執行任何臨床操作;
不得誤導民眾將民俗調理行為視為醫療行為。
五、廣告與宣傳規範
依據《醫療法》第87條與《公平交易法》,民俗調理業在宣傳上應注意:
- 廣告內容應以放鬆、舒緩、保健、身體調理等中性用詞為主;
- 禁止使用「治療、矯正、改善病痛、醫療級、醫師推薦」等字樣;
- 宣傳圖片應維持專業、健康、正面形象,不得誤導消費者。
六、結語
民俗調理業的發展,反映了傳統技藝與生活文化的延續。
透過政府制定的法規制度與工會的專業輔導,
整復與調理業者能在合法、安全、專業的基礎上經營,
持續為社會大眾提供放鬆與身心平衡的服務。
工會也將持續推動教育訓練與法規宣導,協助會員了解最新政策,共同守護產業形象,讓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