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整復推拿行為的合法範圍
此類服務不屬醫療行為,主要以放鬆、舒緩、協助維持身體平衡為目的,
並依法須遵守特定的服務範圍與規範,確保民眾安全與產業合法運作。
一、法律定位
依據《醫療法》第28條及衛生福利部頒布的《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
「民俗調理業係指非以醫療為目的,運用民俗方法或技術,從事身體調理服務之行業。」
也就是說,整復推拿行為屬於非醫療性質的傳統民俗調理活動,
與醫師、物理治療師或復健治療的行為有明確區分。
二、合法可從事的服務範圍
整復推拿人員可依法提供以下類型之民俗性服務:
以徒手為主的調理動作
-運用推、揉、按、撫、拍等手法,協助放鬆肌肉、舒緩緊繃感。
以姿勢調整為目的的輔助操作
-透過溫和動作協助身體恢復自然活動度,協助維持平衡與穩定。
生活照護與保健指導
-提供日常生活中關於姿勢、活動、放鬆的基本建議。
不使用醫療器材與侵入性手段
-所有操作應徒手完成,不得以針具、儀器或藥物輔助。
三、禁止從事的行為
為避免與醫療行為混淆,《醫療法》明確規定整復推拿不得涉及以下內容:
🚫 不得診斷或判定病情
例如:不可對民眾說明或判斷骨骼錯位、疾病名稱或治療建議。
🚫 不得聲稱療效或治癒疾病
例如:不可宣稱能治療痠痛、骨刺、脊椎側彎等症狀。
🚫 不得進行侵入性或具醫療性質的操作
例如:打針、整骨矯正、牽引、復位、推斷脫臼等動作。
🚫 不得使用醫療器材、藥品或醫療名稱宣傳
例如:X光判讀、開立處方、配合藥物使用、醫師推薦等內容。
四、合規經營的重點
為維持合法與安全的營業環境,整復推拿業者應注意以下事項:
依法登記營業項目為「民俗調理業」
營業名稱不得使用「診所、醫療、治療」等字樣。
取得合法資格與專業訓練證明
例如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或iCAP職能導向課程修畢證明。
服務前主動告知顧客行為性質
說明所提供之服務為「民俗調理」,非醫療行為。
遵守衛生與安全規範
保持場所清潔、操作安全,避免造成顧客身體傷害。
宣傳內容需符合法律規定
以「放鬆、舒緩、調理」等字眼為主,不得出現治療性文字或圖片。
六、結語
整復推拿作為臺灣珍貴的民俗技藝之一,
不僅是身體照護的文化傳承,也是重視人與自然平衡的生活智慧。
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技術員透過正確手法與專業態度,
可為民眾提供安全、放鬆、舒適的調理服務。
工會也將持續推動合法經營與專業教育,
讓整復推拿在現代社會中,兼具文化價值與專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