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情報站
狗狗亂大便尿尿怎麼辦?錯不在牠,而在你沒用對方法!
當人不在家時,不應放任狗狗在家中四處亂晃。尤其是剛帶回家的時候,生活習慣尚未建立,隨意活動容易因意外而養成壞習慣。使用圍欄不僅可以避免下班回家後的混亂,也能限制活動範圍,給狗狗帶來安定感,提升睡眠品質。其實,空間並非越大越好,過大的活動範圍反而可能讓狗狗過度敏感,無法好好休息。建議選擇家中相對安靜、不被打擾的區域,作為狗狗的專屬休息空間。記得在此空間設定好通風與溫度。
這個休息區域不建議設得太小,長寬比至少維持 2:1,實際尺寸會依據狗狗的身形來訂製。這個區域通常會包含幾個重點物品:
• 自由進出的籠子
• 水碗
• 啃咬玩具
• 尿布墊
我們會同步培養適當的啃咬習慣以及籠內訓練。籠子的大小以狗狗能夠躺平、自由伸展、頭不會碰頂為主;尿布墊的理想大小則以狗狗身形的五倍為基本。其實,尿尿與大便的區域越大越好,方便狗狗轉身與嗅聞,而籠子剛好適合即可,休息空間過寬反而不利於放鬆。
在環境布置上,尿布墊應盡量放置在遠離食物、水和睡覺區的位置,因為大多數狗狗天性愛乾淨。空間太小的限制容易導致小狗踩到自己的排泄物,增加訓練難度。尤其幼犬,也不建議放置太長時間,盡可能他們一上完廁所就要清理,保持環境整潔。尿布墊的材質也會與其他區域不同,用來做環境上的區隔。透過這樣的布置,狗狗往往可以憑藉本能,學會在正確地方大小便。
當人在家時,首先要考慮狗狗的廁所位置。廁所應該遠離牠的休息區、吃飯喝水的地方,同時提供不壓抑的開放式大空間。陽台通常是首選,如果家裡廁所夠大,也可以作為訓練地點。如果選擇的地方相對封閉狹小,狗狗可能因為無法完全放鬆而不願意進去,導致上廁所的成功率下降。有些狗狗喜歡在客廳、落地窗前或人常走的通道上大小便,原因可能正是因為你為牠設立的廁所不符合牠的天性。想要狗狗順利大小便,當下的放鬆與自在是不可或缺的體驗。
選擇好地點後,接下來就是時間管理。狗狗最容易上廁所的時機通常有三個:吃飯或喝水後、遊戲運動後、以及睡覺醒來時。抓準這些時間點,在適當的時機引導狗狗進廁所區,是成功訓練的關鍵。每隻狗的如廁習慣不同,這需要家人細心觀察。例如,狗狗出來玩十分鐘就會尿尿,你需要在玩到八分鐘時適時喊停,帶牠到廁所區。對幼犬而言,如廁行為比較偏向「機率性行為」—牠剛好走到某個位置想上就上了,還沒養成習慣前牠其實也沒想那麼多,加上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忍耐力有限。因此,家人的引導與管理尤其重要,在對的時機點帶到對的地點,可以大大提升如廁大小便的成功率。帶回家的頭幾天,更是建立關係與養成習慣的黃金時期,務必好好把握!
放狗狗出來活動、遊戲或運動後,也要規劃好休息時間。即便狗狗十分鐘前已經上過廁所,也不代表牠之後就不會再排泄;玩過後喝水或跑動,牠仍可能需要上廁所。因此,前期訓練時需要抓固定時間,規律地帶牠去廁所。舉例來說,2~3個月大的幼犬,除了抓住重要時機點外,通常每 30~60 分鐘就需要帶去廁所區。隨著年紀增長,時間間隔可以逐漸拉長,但仍以狗狗的習慣為主。放任狗狗自由活動,容易造成“意外”發生,尤其在訓練初期,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雖然對我們來說都是在家中,但如果狗狗平常習慣睡在圍欄裡,牠會慢慢把圍欄視為自己的「家」。當牠進入不熟悉的空間時,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尿一泡,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狗狗在陌生房間會留下尿液糞便,畢竟我們前面才提到狗狗是多麼愛乾淨的動物,怎麼會願意讓自己睡覺、吃飯的周圍臭臭髒髒的。遇到這種情況,重點是慢慢讓狗狗認識新空間的用途—是用來玩耍、吃飯、喝水、休息的地方,而不是排泄區。透過狗狗的本能,牠會逐漸理解不同區域的功能與界限。
即使狗狗已經養成亂大小便的習慣,我們仍然可以幫助牠改變。首先,觀察牠平時上廁所的地點,雖然可能散落在家中各處,但通常會離休息區、吃飯區有點距離。這裡先不討論因焦慮引起的排泄行為,那是情緒問題,需要針對情緒處理。若只是習慣性的亂排泄,其實問題不在於狗狗無法理解空間區分,而是需要重新認識環境。一個簡單的方式,在牠曾經大小便的地方連續幾天放置食物,利用狗狗的天性改變牠對空間的認知。廁所區別放食物或水,縱使你想獎勵牠上廁所好棒,也等牠出了廁所找你時再給。
當狗狗進入廁所時,可以適度陪伴或給予空間,不需要用過於熱烈的目光或語氣催促牠大小便。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重點嗎?大小便的關鍵在於放鬆與自在。過高的期望或過度干預,會給狗狗帶來壓力。有些狗喜歡自己獨處時上廁所,有些狗狗習慣看到人才大便尿尿,因此要觀察自家狗狗的偏好,並給予相應的安排。讓牠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完成排泄,不僅符合狗狗的天性,也能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以上就是室內大小便訓練的一些小技巧,若希望狗狗也能在戶外順利排泄,除了上述方法外,還需要搭配社會化訓練,讓狗狗習慣戶外環境,慢慢放鬆後就比較容易上廁所。個人建議以室內上廁所為主,室外上廁所為輔,不用擔心狗狗憋尿到天荒地老,祝各位訓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