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入住後最常後悔的5個裝修細節
:一次把機能規劃到位
多數人的預算與心力會放在「風格」與「造型」,但真正影響居住品質的,
往往是那些被忽略的機能細節。
以下整理 5 大常見後悔點,提供最低規格與檢核清單,協助在規劃期把問題一次處理好。
一、插座與用電規劃不足:延長線滿地、危險又凌亂
電視、音響、掃地機器人、手機與筆電同時用電,再加上廚房小家電齊發,延長線就會增生,也提高風險。
最低規格建議:
▪️參考基準(依屋況微調):客廳 2–3 組、臥室 1–2 組、廚房 2–3 組;掃地機器人、洗衣機、熱水器各預留獨立插座。
▪️高載電器(烘乾機、烤箱、IH 爐)採獨立迴路;廚房與工作陽台預留可擴充的空迴路。
▪️檯面側邊與床頭兩側配置插座+USB/Type-C 模組,減少充電變壓器外露。
✔自我檢核:
重要家電是否各有固定插座,而非共用延長線?
是否有考慮 3–5 年內的設備成長?(如淨水器、即熱器、智慧家電)
二、收納容量與位置失衡:外觀漂亮,物品無處安放
只談容量、不談位置與取用路徑,東西回不去原位,生活面貌很快崩壞。
最低規格建議:
▪️容量:鞋櫃每人 6–8 雙;衣櫃短衣 90 cm、長衣 130–150 cm,搭配抽屜與開放層板。▪️位置:玄關收傘、購物袋與居家拖鞋必須就近;掃地機器人有「自己的家」。
▪️廚房取物:常用器具靠近料理動線,減少繞行。
▪️隱藏型:掀床或床下抽屜、鏡櫃、床頭薄櫃,維持視覺簡潔。
✔自我檢核:
常用物是否能在一個動作內取得?
玄關能否同時收鞋、雨具與臨時包袋?
掃地機器人是否有獨立收納與回充空間?
▲看更多案例照片>>
三、燈光只有「一種亮度」:氛圍與機能都不到位
只有主燈,白天太亮、晚上刺眼;閱讀看不清、用餐不溫潤。
最低規格建議:
▪️三層照明:基礎(主燈/嵌燈)+重點(投射/壁燈)+間接(天花/櫃體燈帶)。
▪️品質建議:選擇顯色性高的燈泡(CRI ≥90)讓顏色自然不失真;重要區域做分路+調光;必要時佈建智慧場景。

✔自我檢核:
客廳能否在「看電視/招待朋友/夜間放鬆」間快速切換?
書桌是否有獨立工作燈並處理防眩?
臥室燈光是否能切換為暖光模式,協助放鬆?
四、生活動線卡卡:每天多繞幾步,累積就是挫折
回家、備餐、清潔、起居的路徑若不順,日常會不斷「回頭路」。
最低規格建議:
▪️尺寸:走道最小 60–90 cm;廚房工作走道建議 90–110 cm 以上。
▪️家具:大型櫃體與餐椅退距不可壓縮主通道;常用物放在動線「順手側」。
✔自我檢核:
回家後兩步內能否放鑰匙與包?
廚房是否存在「回頭路」或多人互相干擾?
客餐廳走道是否能同時容納兩人交錯?
五、材質只看外觀:好看但難養護、壽命短
若忽略耐污、耐磨與安全,清潔維護成本會上升;潮濕區未考量止滑與防霉,風險也增加。
最低規格建議:
▪️檯面:天然大理石易吃色;日常建議石英石或人造石。▪️地坪:潮濕環境慎選;超耐磨木地板或 SPC(石塑)耐刮、好養護。
▪️牆面/門片:耐擦拭塗料或系統板材;隱藏門採霧面耐刮材質;金屬件選霧面降低指紋。
▪️玻璃:長虹玻璃兼顧採光與隱私;浴室追加防爆膜與止水設計。
✔自我檢核:
廚房是否以「耐酸鹼、易清潔」為優先?
有幼兒或毛孩時,材質是否兼顧防撞、防滑與耐磨?
浴室玻璃是否加裝防爆膜與止水條?
▲看更多案例照片>>
結語、細節,決定居住品質
好的設計不是只為第一次看見的驚艷,而是讓你每天用起來都順手、安心,十年後仍然耐看、耐住。
和光同塵空間制研所 從生活需求出發,以機能為本、細節為準,把空間做得好看,也讓它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