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火燒心=胃食道逆流
台灣每5個人,就有1人受它困擾!
胃食道逆流是下食道括約肌功能障礙引起胃內容物反流,造成食道黏膜損傷與慢性症狀。
✔常見症狀
- 胸口灼熱、胸悶
- 吞嚥時有酸水或苦水逆上
- 喉嚨卡卡、有異物感或慢性咳嗽
- 飯後容易反酸、打嗝
🌿 中醫怎麼看?
胃食道逆流依體質與生活習慣不同,大致分 4 類型:1️⃣ 壓力大、邊工作邊吃飯 → 肝氣鬱結,需疏肝理氣
2️⃣ 吃錯時間、吃太多 → 飲食停滯,需消食導滯
3️⃣ 長期便秘、肥胖 → 腹壓偏高,建議運動改善
4️⃣ 脾胃虛弱、久病體質 → 需健脾益氣、補氣養血
👉 中醫調理方向:
🌿 針灸:中脘、足三里、內關、太衝等,幫助疏肝理脾,調整胃氣🌿 中藥:依體質健脾和胃、疏肝理氣
🌿 飲食:少吃油炸、咖啡、酒,避免吃太飽或空腹太久
🌿 結構:許多胃食道逆流或胃部不適的病患,常伴隨胸椎結構的異常,調整完就會舒服很多,搭配針灸和藥物的療效也會提升。
✨ 穴位小秘訣:
👉 內關穴:緩解火燒心、胸悶👉 足三里:改善胃脹、排便不順
👉 中脘穴:幫助食慾、減少噁心
👉 太衝穴:舒緩情緒引起的逆流
💡生活小叮嚀
- 放鬆心情:壓力大容易讓症狀加劇
- 避免平躺:飯後立刻躺下,容易讓胃酸逆流
- 調整體位:睡覺時可將枕頭或床頭稍微墊高
- 飲食習慣:飯吃七分飽,避免吃太快或餓太久,少吃甜食、咖啡等刺激食物。吃飯盡量不要配湯、飲料或水,容易刺激胃酸分泌。
中醫治療強調「標本兼顧」,不僅能緩解症狀,更能從脾胃、肝氣著手,調整體質和結構,減少反覆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