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區
骨折後多久可以開始復健?
骨折發生後,除了休息與固定,適度的復健運動能幫助關節靈活度與肌力恢復。但不同部位與骨折種類,復健的時機與方式都需要掌握正確原則,才能安全進行。
1. 復健的開始時機
骨折剛發生時,骨頭需要穩定與固定,因此前期通常以休息為主。一般來說,待骨折部位初步穩固、疼痛緩解後,才可在專業指導下逐步開始復健運動。具體時間會因骨折部位、年齡與個人狀況而異,一般多在 骨折後數週至數月之間開始。
2. 復健運動要循序漸進
初期復健以輕度、低衝擊的關節活動度訓練為主,例如手或腳的微小伸展,避免過度施力。隨著骨頭逐漸穩定,再慢慢增加肌力訓練與日常功能活動。
3. 注意疼痛與腫脹
復健過程中,如果出現明顯疼痛或腫脹,應暫停該動作並給予休息。疼痛是身體提醒關節與骨骼仍需保護的信號,循序漸進能降低二次受傷風險。
4. 搭配日常保護
除了復健運動,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讓骨折部位承受過重壓力,例如提重物或不當扭動。穿著合適鞋具、保持良好姿勢,有助於骨折部位恢復與功能維持。
5. 保持耐心與規律
骨折復健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過早用力或忽略休息都可能影響效果。規律且循序漸進的復健運動,配合生活習慣調整,能幫助關節靈活、肌力逐漸恢復。
💡小提醒:骨折後的復健關鍵在於「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搭配日常保護與正確姿勢,才能讓骨骼與關節逐步恢復靈活度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