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知健康
遠離食物中毒陷阱,外食族最容易中標的「5個細菌」!
請小心「食物中毒」其實離我們很近!
近期食安問題頻上新聞版面,尤其夏季高溫更是「食物中毒」的好發季節,外食族想吃得安心變得格外困難,國內知名餐廳「旭集」,更是傳出顧客用餐後出現拉肚子、嘔吐,甚至有民眾掛急診、住院;國外也傳出食物中毒案例,在日本飯店多達22名高中生集體用餐,都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許多人下吐下瀉、發燒等各種身體不適症狀。
食安風險需要大家謹慎看待,本篇文章特別整理5大常見食物中毒兇手「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感染途徑、預防方法,幫助您掌握正確衛生觀念,避開食物中毒地雷,安心享用每一餐!
(圖片擷取網路新聞/2025.07.29)
目錄
1.夏天!為什麼容易食物中毒?
2.小心這5種常見細菌,遠離中毒危機!
3.腸胃有症狀,請立即到腸胃科就醫。
夏天!有3大原因引發食物中毒:
1.細菌喜歡「高溫環境」
大多數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只要超過30度的溫度條件下,快就很容易快速繁殖,尤其食物離開冷藏環境超過2小時,細菌量就會迅速暴增,一不小心吃進肚子裡就容易出狀況!
2.食材、食物「保存不當」
若要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存放在條件不良的空間,就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變質,導致增生細菌,例如,外帶便當、手搖飲、生食等沒有冷藏,或是餐廳業者食材保存、管理不當,都有可能增加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等症狀風險!
3.忽視「衛生習慣」重要性
許多的餐廳廚房是不對外開放的,現在氣候悶熱、流汗多,如果廚師或工作人員手部未清洗就接觸食材,或是使用未清潔的廚房用具(砧板、刀具)容易將細菌帶入食物中。
避免吃下「看不見的風險」,這5種細菌要小心!
除了知道食物中毒的原因,更要認識危險細菌有哪些,才能在挑選食材、食物更加謹慎,降低食物中毒發生機會。
■「大腸桿菌」
愛吃牛肉、生菜沙拉的人要注意!
在生牛肉、未煮熟的乳製品、生菜沙拉、受汙染的水源都容易發現大腸桿菌,避免感染,請食用全熟牛肉,生菜和蔬果需徹底清洗過再吃,來路不明或未煮沸的水源不要喝!
■「仙人掌桿菌」
隔夜便當、沒冷藏繼續吃,就容易中標!
常見於澱粉類的食物中發現仙人掌桿菌,例如隔夜飯、炒飯、炒麵等食物長時間未冷藏,就可能產生毒素,引發嘔吐型或腹瀉型的食物中毒,請避免熟食久放繼續吃的壞習慣。
■「沙門氏菌」
半熟蛋和生魚片處理不當是兇手!
許多人喜歡吃親子丼、壽喜燒,要注意未煮熟的雞蛋、禽肉、生魚片、提拉米蘇(成分含生雞蛋),若發生冷藏保存、交叉汙染問題,感染可能引起發燒、腹瀉、嘔吐等腸胃炎症狀!
■「金黃色葡萄球菌」
料理前、吃飯前沒洗手最容易傳染!
這種菌種常出現在人體皮膚、鼻腔,若廚師或工作人員未徹底清潔手部、消毒廚房用具、配帶口罩及手套,就容易汙染食材、食物,即使加熱也難以破壞,吃下肚就容易出現嘔吐、腹痛。
■「腸炎弧菌」
小吃攤生魚片或海鮮,感染危險指數更高!
若您是海產饕客,請務必留意海鮮來源與保存新鮮度,常見的生蠔、生魚片、未煮熟的海鮮都要充分加熱才食用,避免生食導致急性腸胃炎、發燒、拉肚子等狀況。
這些細菌大多「無色無味」⚠
所以要從外觀、味道進行判斷是否受到汙染非常困難,唯有從自身做起,吃飯前先洗手、確保食物都有充分加熱、煮熟,才能遠離食物中毒地雷區!
外食族也別擔心,在挑選餐廳時可從「用餐環境」、「食物氣味」、「食材外觀」等幫助辨別,例如,餐廳環境是否乾淨,地板與餐桌有沒有黏黏的,肉品是否色澤暗沉、有腥臭味,海鮮的魚眼睛是否混濁,就可能不新鮮等,幫助自己減少踩雷,吃進一肚子細菌。
森朗森仰診所陳冠仰院長提醒,若您有出現反覆性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務必儘早就醫,必要時可至腸胃科做糞便檢查、腸胃鏡等進一步確認感染源唷!
-
40歲後腸道好菌只剩下10%? 中年顧免疫力,先從腸道菌相檢測開始!
許多人在步入中年之前,就已累積不少工作壓力、生活作息不規律或營養不均衡問題,進而影響免疫力跟著下降,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小毛病、或老毛病無法改善,例如,消化、代謝、睡眠出狀況,這些都與「腸道菌相失衡」有關
-
您吃的優格、益生菌有「1添加物」嗎? 吃多恐慢性發炎、腸道菌相被破壞!
許多人選擇優格、益生菌來達到補充益菌、保養身體、調整腸胃等,往往忽略配方中是否添加了食品添加物:「人工甜味劑」、「乳化劑」!
-
胃痛、胃脹氣不要忍!選擇減痛「照胃鏡」原因、治療一次看!
當您覺得胃痛、悶脹、灼熱、吃不下,就習慣吃胃藥、胃散、胃乳片忍一下? 小心!可能是胃部黏膜正在發炎受傷,尤其,您戒不掉長期刺激性飲食(喜歡吃辣、吃甜食、喝咖啡、喝酒等)或是情緒困擾、長期壓力、藥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