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小知識
新屋裝潢|廚房規劃全攻略:動線、檯面高度、收納分區與安全細節
新屋裝潢|廚房規劃全攻略:動線、檯面高度、收納分區與安全細節
食物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溫暖家人的心,廚房作為新家最常使用且也是最複雜的空間,若在初期規劃時沒有到位,日後不只動線卡卡,還會影響清潔與美觀,本邊文章將以常見廚房的型態給出實用的檯面高度、收納分區、照明與通風等規劃建議,讓你擁有考美觀又可靠的幸福廚房。
一、依格局與習慣決定"廚房型態"
常見型態與適用情境:
- I 字型:單側配置,最省空間;適合小坪數或開放式餐廳邊側。
優點:動線簡單,施工彈性大。
注意:水槽與爐具距離過近易擁擠,可用中段檯面做備料區。

- L 型:轉角設計,常見於中小坪數。
優點:備餐流暢、可加小中島。
注意:轉角櫃需用轉盤或拉籃提升使用率。

- 島型:中島+主工作檯,適合社交與親子互動。
優點:備餐、上菜、社交整合。
注意:需預留迴旋與電源/給排水條件(若設水槽)。

二、動線與走道尺寸:好走才好用
動線的核心概念,需以「備料 → 清洗 → 烹調 → 盛盤」來做順向配置,減少在廚房中"折返跑"。
廚房動線的舒適範圍(參考值):
- 單側廚房走道:約 90–100 cm 可輕易通行;若希望雙人同時使用能流暢,保留則 100–120 cm 為佳。
- 雙排/中島周邊走道:以 100–120 cm 為宜(視現場與門片開啟角度微調)。
- 洗槽、爐具與備料檯之間,盡量保有一段連續檯面作為「工作核心區」。
小撇步:冰箱門、洗碗機門要考慮開啟半徑與對向干涉;把「最常用」的三點(水槽、爐具、冰箱)距離壓在舒適步行範圍內,走起來更順。
三、檯面與櫃體的人因尺寸:做菜不用彎腰駝背
檯面高度(參考):
- 計算方式可用 「站立時肘高 − 10~15 cm」,常見舒適範圍約 85–95 cm。
- 喜歡揉麵或重備料者,可在某段檯面微降 2–3 cm 更順手。
高櫃與吊櫃:
- 吊櫃下緣高度常見 約 140–155 cm(視身高、視線與檯面電器高度微調)。
- 轉角與深櫃用拉籃/升降五金,避免「看得到拿不到」。
水槽與爐具距:中間留足備料檯(至少一段完整 60–90 cm 區域最好)。
抽屜優先:下方櫃多做抽屜,少做對開門;取物效率與收納秩序更佳。
四、收納分區:依動線配置 5 大 Zone
以「消耗品、非消耗品、清潔、備料、烹調」五區規劃,讓手伸出去就拿得到。
- 消耗品(食材、乾貨):靠近冰箱與備料檯。
- 非消耗品(鍋盤器具):靠近爐具與烤箱。
- 清潔區(水槽、洗碗機、清潔劑):同側集中。
- 備料區(刀具、砧板、調味料):置於水槽與爐具之間的檯面。
- 烹調區(爐具、烤箱、微波爐):垂直上下或左右鄰接,拿取順手。

小提醒:常用的放「腰到肩」高度,重物放腰部以下,尖銳物集中在封閉抽屜並加安全鎖。
五、電器配置與插座規劃:先畫清單再拉線
固定設備:冰箱、洗碗機、烤箱、微波爐、電陶/電磁爐、抽油煙機。
小家電:咖啡機、氣炸鍋、攪拌機、電鍋、熱水器等。
建議流程:
- 先列「常駐電器」與「偶爾使用電器」清單
- 在平面圖標示插座位置/高度與專線需求
- 預留「檯面隱藏插座」或「中島升降/翻蓋式插座」

注意:高瓦數電器(電烤箱、洗碗機、電磁爐等)依型號規格安排線徑與獨立迴路,細節交由合格水電規劃。
六、排煙、通風與氣味控制:火力大也能清爽
- 抽油煙機:依烹飪習慣與機型(側吸/頂吸/隱藏式)選擇;排風管避免彎折過多、管徑與長度依品牌規範。
- 補風:持續排風會讓室內壓力降低,適度補風可提升排煙效率。
- 通風策略:可搭配窗戶對流或獨立換氣扇,減少濕氣與氣味殘留。
- 瓦斯/感測器:使用瓦斯者建議配置偵測器與強制排氣路徑,安全加分。

七、材質選擇:檯面與門板怎麼挑才耐用好清
常見檯面材質精要:
- 人造石:溫潤、易修補;耐刮耐熱中等,避免高溫直放。
- 石英石:耐污抗刮佳、色系穩定;需留意局部高溫熱衝擊。
- 陶板/岩板(燒結石):耐熱耐刮、抗染優;加工需專業、成本較高。
- 不鏽鋼:商用級耐用、抗菌好清;指紋刮痕明顯,適合理性派。
- 天然石(花崗岩/大理石):質感獨特;需定期保養與防護。
門板與結構:
- 系統板材(如塑合板/夾板+耐磨貼面):色系多、CP 值高。
- 實木/木皮:質感佳、需控濕與保養。
- 烤漆/PET:平整亮潔、顏色飽和;耐刮與修補性視等級差異。

小撇步:先決定「日常清潔的容忍度」再選材;越不在意指紋刮痕的人,材質選擇越自由。
八、照明與色溫: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準
三層照明:
- 環境光:均勻照明(崁燈/吸頂燈)
- 工作光:檯面下燈條、吊櫃下投射,避免手部陰影
- 氣氛光:中島/吧台吊燈、櫃內展示燈
色溫:烹調與備料期望辨識度高,可選較中性的白光;用餐空間可轉暖白營造氛圍。
九、安全與清潔設計:把「麻煩」預先消掉
- 防滑地坪:濕區選擇止滑係數較佳材質。
- 圓角與護角:有幼兒或長輩家庭,檯角圓弧更安心。
- 防濺與收口:水槽後檯做防濺擋水條、牆檯交界打矽利康收口,減少滲水與黴斑。
- 垃圾/回收動線:靠近備料區與出口,降低滴落路徑。
- 可拆洗五金:越好拆,越能常保清潔度。
十、預算配置參考(比例思維)
- 櫥櫃與五金:約 45–55%
- 檯面與後擋:約 10–20%
- 主要電器:約 20–30%(冰箱、洗碗機、烤箱、爐具、油煙機)
- 照明與配件:約 3–7%
- 備用金:10–15%(應對追加與升級)
註:以上為比例思維,實際金額依坪數、材質等級與電器品牌差異很大;先定「總預算」再分配更準。
十一、驗收清單(精簡版)
- 櫃體垂直、門縫均勻、抽屜滑順且回歸正常
- 檯面無裂縫缺角、與牆/槽交界收口完整
- 水槽龍頭無滲漏,洗碗機/排水測試正常
- 抽油煙機、爐具、烤箱、微波爐通電與排氣 OK
- 插座位置數量符合預期,開關燈具分區正確
- 地坪收尾與止滑性檢視,矽利康無明顯空洞
結語與 CTA
一個好廚房不能單看設備品質與數量,還要靠慮烹飪時的動線,只要能滿足"好走、好拿、好清"這三個目標,就能做菜能變得輕鬆又簡單。如果你還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你的日常習慣就是最好的設計依據。
想要把你的烹飪節奏轉成空間解法,現在就預約諮詢,讓雅和設計幫你把圖面、管線與尺寸一次整合,做出真正耐用好打理的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