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術後多久可以開始物理治療? 術後物理治療|新竹術後物理治療
手術雖然能解決急性或結構上的問題,但術後常伴隨:
肌肉力量下降
關節活動受限
疼痛與腫脹
生活功能受影響
物理治療的目的,就是幫助患者 恢復活動力、減少後遺症、縮短復原時間。
術後物理治療的開始時間
物理治療並不是「愈晚開始愈安全」,而是需要依照手術種類與醫師評估來決定:
1. 骨科手術(骨折、人工關節置換等)
通常 1–2 天內即可開始,先由簡單的被動運動、肌肉收縮訓練開始。
目標是避免肌肉萎縮與關節僵硬。
2. 脊椎手術(椎間盤突出、脊椎固定術等)
約 術後 1–2 週 開始物理治療。
先以輕度運動、呼吸訓練、核心肌群激活為主。
3. 關節鏡手術(半月板修補、韌帶重建等)
術後立即或 2–3 天內,就可進行局部關節活動與肌力訓練。
但須依醫師建議,避免拉扯手術修補部位。
4. 軟組織修復手術(肌腱縫合、旋轉肌修補等)
一般建議 術後 2–6 週 才開始主動運動,避免過早拉扯。
前期多以儀器治療、溫和被動運動為主。
物理治療師會怎麼安排?
急性期(術後 1–2 週)
消腫、止痛(冷敷、電療)
輕度伸展與關節活動度維持
恢復期(術後 2–8 週)
肌肉強化訓練
姿勢與步態矯正
功能期(術後 2–6 個月)
專項動作訓練(如走路、上下樓、運動員回場前訓練)
提升關節靈活度與穩定度
術後物理治療的好處
減少疼痛與僵硬
預防關節沾黏
恢復日常生活功能
降低再次受傷風險
加速回到運動或工作
結論
術後多久可以開始物理治療?
👉 答案取決於手術種類、醫師指示與身體狀況。
但越早接受專業評估並介入治療,恢復速度通常越快。
如果您剛動完手術,建議立即與主治醫師與物理治療師討論,規劃專屬的復健計畫,讓康復之路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