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動嗎?或是能正常運動嗎?這篇文章將提供3個重要的傷後復健概念給你!
1.及早負荷,有助於軟組織修復
急性發炎期,通常是指受傷後1-3天會有紅腫熱痛的現象,比如:腳踝剛扭到的那一兩天,容易觀察到受傷處皮膚紅紅的、發熱感、明顯關節腫脹以及疼痛,對於這類軟組織(肌肉、肌腱、韌帶)受傷的處理原則,過去是採PRICE原則,保護(P)受傷部位、(R)休息、(I)冰敷、(C)加壓受傷位置、(E)抬高受傷部位來促進循環。
過去在處理急性發炎的處置上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在軟組織急性發炎後的處置就比較少敘述了,事隔幾年,2020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提出了新的軟組織受傷處理原則 PEACE & LOVE,PEACE是急性發炎處理原則,LOVE則是建議亞急性發炎之後的處理原則。
和之前的PRICE一樣的地方在急性發炎期時,減少會痛的動作和休息能幫助控制疼痛和腫脹,抬高患側和壓迫受傷部位仍一樣;而最大不同的地方,新的原則在處理急性期上有幾個不一樣的觀念:
1. 避免使用抗發炎藥物和冰敷,冰敷雖然止痛但會干擾血管增生和免疫細胞的滲透,可能會增加不成熟的組織纖維,使軟組織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
2. 衛教患者正確的組織恢復知識,提倡主動治療、組織負荷的原則,減少不必要的被動治療(儀器、藥物、手術),讓患者不過度依賴被動治療和過度治療。
亞急性期的部分,建議發炎反應過後的隔天(隔幾天),在不會增加疼痛感的範圍下、應開始及早活動給予負荷,比如有氧運動、伸展、肌力、平衡方面的運動等,都有助於增加受傷組織的耐受度,以及提升身體不同層面的功能喔!
發炎反應減緩就應開始適當活動囉
2.慢性發炎,運動是抗發炎小幫手
受傷很久的地方檢查出來有發炎怎麼辦?以往大多數的醫療建議可能是休息,但休息的實質幫助可能並不大,尤其當你是運動愛好者時,只能休息是一件很難過的事吧!
從LOVE原則我們知道有兩件對組織恢復很重要的事,ㄧ是控制負荷,二是保持樂觀。而休息太久缺乏負荷,擔心組織發炎不敢動可能使我們傾向悲觀。
事實上在許多慢性發炎的情況,如:膝蓋退行性發炎、慢性下背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肌纖維痛等,運動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邊的運動包含有氧運動、阻力訓練),而運動是怎麼改善慢性發炎的狀況,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
一是抗發炎,運動能減少促發炎細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如TNF-α, IL-6, IL-1β,活化巨噬細胞釋放抗發炎細胞因子IL-10。
二是止痛,運動能調節大腦島葉、促進分泌腦內啡、黃體素,減少疼痛程度,也能幫助減少慢性疼痛造成的周邊及中樞痛覺敏感化現象。
三是情緒調控,運動能促進血清素分泌,遠離憂鬱、悲觀情緒,正向樂觀的情緒能助於治療有更好的預後成效。
運動對慢性發炎的幫助
3.運動若會痛不一定代表有害,而是還沒找到適合的劑量
「老師我有去運動,但會痛我該停止嗎?」「那你就不要動啊!」
不不不不是這樣的,慢性發炎去運動會痛是一件很常發生的事,膝蓋蹲會痛不要蹲,彎腰會痛不要彎,跑步會痛不要跑,打羽球手肘還是痛不要打
如果還能選擇,那停止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運動雖然是良藥,但適合的劑量你找到了嗎?意思是運動會痛,代表運動的動作或是強度超過了組織的負荷,但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以調整,比如運動的姿勢、動作、動作的快慢、或是時間、頻率等,若你未曾調整過,那造成疼痛的壓力源可能並未改變過,疼痛就有可能反覆發生,試著調整看看或是和專業人員一起討論吧!
慢性發炎運動會痛可以調整什麼
結語
休息不是快速復健的道路!因為休息身體減少了負荷,不只組織無法重建耐受度,心理層面也是需要照顧的地方,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組織才會漸漸茁壯,若你也在慢性發炎的路上迷惘,不知道該不該運動,試著和身邊的專業人員討論,找到最適合自己狀況的活動方式吧!
參考資料
1. De la Corte-Rodriguez, H., Roman-Belmonte, J. M., Resino-Luis, C., Madrid-Gonzalez, J., & Rodriguez-Merchan, E. C. (2024, January). The Role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Best Medicine—A Narrative Review. In Healthcare (Vol. 12, No. 2, p. 242). MDPI.
2. Dubois, B., & Esculier, J. F. (2020). Soft-tissue injuries simply need PEACE and LOV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4(2), 72-73.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都把核心練好了,為什麼還是會下背痛!?】
「老師~我已經有在練核心肌群了,為什麼還是會下背痛啊?」
是的!就算有做核心練習還是有可能會下背痛喔!如果你覺得核心就是一切的解藥時,那可能是該重新思考下背痛和核心訓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