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為什麼過度挺胸可能讓肩頸伸展不開 ?】
對一般人來說駝背的姿勢可能並不美觀,且容易讓脖子往前而導致肩頸酸痛、緊繃不舒服,所以從小我們總被教育要抬頭挺胸,但對一些注重體態、喜歡訓練的族群來說,很少駝背的他們,挺胸過頭反而可能讓身體也出現僵硬和疼痛喔!讓我們來看看挺胸過頭是怎麼影響肩頸的吧!
1. 可能和胸椎、肋骨動作有關
從人體的解剖模型來看,我們的胸椎和肋骨相連,而肩胛骨則貼合在肋骨上並和肱骨連接,當手臂舉高時,過去研究發現胸椎會做出伸直動作(挺胸)伴隨肋骨向上提(Tachihara, H & Hamada, J., 2019),當手臂要往身體後方伸直時(往後摸背動作),胸椎需要彎曲伴隨肋骨下沉。
我們來實際做個小測試會比較清楚
現在試著維持駝背的姿勢,並把手舉高看看,你應該會發現手抬不高而且會覺得緊緊卡卡的;現在再試著挺胸到最大,想像要往後拿東西把手臂向後伸,再試著駝背重複這個動作,你會發現手臂後伸時,胸口需要往下沉才能向後伸得更多。
從上面的兩個小測試可以告訴我們,如果當胸椎、肋骨的動作維持在極端位置鎖死時,肩胛骨在肋骨上的活動就會跟著受限,以舉手的動作為例,肩胛若無法在手臂上抬時做出後傾、上轉、上提,那最後的受害者就是肱骨的活動範圍,肩膀就會感覺卡住。
2. 習慣挺胸+肩胛內收下壓
除了中軸的問題外,習慣過度挺胸的人也容易加上用肩胛骨內收或下壓的方式來讓自己感覺更挺(試著把你兩邊的肩胛骨往脊椎方向夾看看。)
肩胛骨和頸椎,或是肩胛骨和肱骨上都有肌肉會互相連接,所以習慣的肩胛骨動作會使這些肌肉的張力改變而影響相連的關節。
◼️頸椎活動度受限:以習慣肩胛骨下壓為例,可能使提肩胛肌、上斜方肌長期擺在伸長的位置,當肌肉固定一段時間沒有收縮活動時,肌肉、筋膜張力會變高,相連的頸椎壓力會升高甚至影響脖子旋轉的活動度(Andrade G et al.,2008)。
◼️影響肩胛骨動作控制:長期下壓肩胛骨的人,可能也會影響肩胛骨的其他平面動作,比如習慣挺胸的人,在抬高手臂時把肩胛骨壓得死死的,那肩胛骨就很難做出上轉的動作,即使挺胸手也很難舉高,這時可能就不是肱骨活動度的問題,而是肩胛骨的動作控制障礙。
胸椎本來就是彎曲的!
小時後爸爸媽媽總是要我們抬頭挺胸,相信這樣的傳統觀念深植每個人心中,挺胸的確讓我們看起來是有自信的,但如果胸椎肋骨沒有空間能彎曲、下沉放鬆,那就像一直過度活化的交感神經,可能反而容易讓身體緊繃。
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駝背,其實並沒有,胸椎本身就是彎曲的,常有人以為胸椎應該是直直的,試著打開解剖模型,人體的脊椎是一個波浪狀的曲線,頸、腰椎前凸,胸椎則是彎曲的,而胸椎向後伸直的角度平均大約是20~30度而已,所以並沒有一般人想像得那麼多喔!
胸椎本身是彎曲的,不是直的喔!
可以做什麼動作來改善?
胸椎過挺,可能出現的動作模式有胸椎過直、肋骨上提,骨盆可能伴隨過度前傾,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讓骨盆胸腰椎在中立位置來活動肩胛,或是練習胸椎彎曲時,伴隨吐氣動作來讓肋骨下沉喔,這邊提供3個動作給大家試試看!
1. 站姿下分腿,保持骨盆胸椎在中立位置,做肩胛骨前引後收動作
2. 坐姿下抱球或是雙手抱胸讓肩胛前引,練習胸椎彎曲,可以伴隨吐氣讓肋骨下沉
3. 坐姿下讓腰椎、胸椎彎曲,胸椎旋轉動態伸展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