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用一杯水,了解慢性疼痛的恢復策略!】
關於慢性疼痛我們在先前的文章討論了為什麼長期的疼痛需要動起來,因爲大部分的慢性疼痛其實和我們的組織損傷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身體越不動可能反而使我們對痛更敏感,那除了讓身體多活動以外我們還能怎麼做來減少疼痛呢?讓我們先了解這杯名為疼痛的水吧!
慢性疼痛是多因素造成的
慢性疼痛怎麼產生的?什麼原因導致疼痛的?物理治療師及疼痛專家Greg Lehman 把慢性疼痛比喻成一杯水,可以看到圖中杯子裡的水代表容易導致疼痛的壓力源(stressor),包含了組織損傷、動作障礙、壓力及睡眠等等的因素,所以疼痛壓力源並非只與身體結構有關,和個案的生物力學、情緒心理狀態和社會層面都有關係,縱觀來說慢性疼痛與我們的生活各個層面習習相關!
疼痛是如何產生的?
當壓力源大於我們對疼痛的閾值,疼痛就會出現。
舉個例子,脖子落枕時當睡眠狀況好的時候,隔天疼痛會感覺降低許多;當失眠時,隔天反而覺得脖子疼痛沒有減緩反而更痛,所以當疼痛的壓力源變多或是其中的因素變化太大時,我們往往對這些壓力源無法即時調適,這時身體的疼痛警報就會亮起,趕快發出身體可能將受到危害的訊息給大腦,也就是我們感受到的疼痛。
我們可以如何應對疼痛?
疼痛反反反覆覆發生,除了止痛藥外,常見的還有物理治療的儀器治療、注射等,這些治療都能減緩疼痛,但被動的形式往往讓個案認為身體可能一直還在發炎,這可能使慢性疼痛的個案陷入一個組織還在受傷的框架。
既然慢性疼痛是多因素造成的,代表這些因素我們都可以試著去改變來降低杯子裡的壓力源,或是讓杯子變得更大,來增加對疼痛的耐受度來減少慢性疼痛的發生。
以慢性下背痛為例
舉一個在臨床常見的下背痛類型,有些個案可能幾個月前有閃到腰或是多年前被診斷椎間盤凸出,導致日常避免彎腰動作,以及在彎腰動作或是久坐時仍有疼痛出現,因此減少日常外出活動,雖然在近期的影像學檢查上可能已經沒有明顯的神經壓迫現象,以及跛行等神經症狀,但在動作檢測上會發現請個案試著做彎腰動作時會有過多的胸腰椎彎曲代償現象。
從以上敘述,我們可以對應個案的疼痛壓力源可能有:習慣的關節動作、生活缺乏做有意義的活動、過度避免疼痛動作,因此在應對疼痛上就可以試著從這些壓力源來調整看看👀
其他助於改善疼痛的方法
在物理治療師Greg Lehman 撰寫的疼痛恢復指引中,建議了幾項能幫助減少疼痛壓力源又能增加疼痛耐受度的好方法,包含增加身體活動、改變生活習慣等,簡而言之就是讓自己試著健康一點,就可能可以減少疼痛的產生或是程度(但這卻是現代人常難以改變的習慣~
疼痛是正常的反應,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當面臨慢性疼痛時,若執著在單一的疼痛原因可能會更讓我們一直專注在「痛」這件事,可以試著列出容易引發疼痛的壓力源,試著改變一兩項壓力源,可能就對疼痛有很大的改變,大家可以參考看看上述的方法,身體有疼痛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喔!
參考資料:Greg Lehman. Recovery strategies-pain guidebook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