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網站僅提供窩客幫資訊參考平台, 並不涉入其中任何諮詢、交易。本網站對各該窩客幫相關資訊亦不作任何實質或形式上之審查。本網站中所載一切窩客幫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 、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以下簡稱『內容』)。無論其為公開張貼或私下傳送,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均為『內容』提供者之責任,窩客幫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煦光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運動治療,物理治療所,高雄物理治療,苓雅區運動治療
衛教文章
【為什麼不要太相信上交叉症候群?】

你曾為了頭前傾或是骨盆前傾的姿勢問題,而搜尋相關的復健運動嗎?那你可能聽過上交叉症候群,或者是下交叉症候群,但對於每個肩頸疼痛或是下背痛的人,是否都適用這樣的復健方式呢,這次阿涵要來分享為什麼我並沒有那麼相信上交叉症候群。
 

簡介上交叉症候群


上(下)交叉症候群(Upper crossed syndrome)是由Vladimir Janda這位醫師(也是物理治療師提出的概念,主要敘述人體的姿勢和肌肉失衡存在著交互關係,以習慣頭前傾(foward head)的人來說,頭前傾可能造成頸部後側和胸前出現肌肉緊蹦(tight)的症狀,而頸部前側深層屈肌和背部肌肉,則可能有無力(weak)的狀況。
 



這樣的假說其實看起來滿合情合理的,所以近幾年常會看到收下巴運動來改善頭前傾、或是加強背部肌力來改善圓肩等的內容充斥在網路上,但站在專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個姿勢的理論並非完全對耶,的確有些人可能符合假說的敘述,然而對多數人來說並不適用,仔細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適用這套理論,那世界上應該就很少頭前傾又脖子痛的人對吧,也不需物理治療師了!?

所以事實上案情並不單純,以下將依依說明為什麼上交叉症候群不要太相信~


該對交叉症候群抱持懷疑的幾個原因


1. 觀察姿勢,只是評估的一部分

沒錯!單純地只看人體的側面觀,並不是一個完整的評估方式,何況我們只有「看」,對治療師來說不太可能只看姿勢就決定一個人的失能狀況,大多評估個案時我們需要測試「動作」,才知道你有沒有動作的障礙、還是活動度有問題等,以頭前傾頸部疼痛的個案來說,是頸部的哪個區域有問題還是疼痛來自其他關節?這都是需要進一步去測試的,不能看見黑影就開槍!

2. 每個人失能的狀況不盡相同

一樣都是頭前傾、駝背的姿勢,每個人的動作其實並不相同,相較上交叉症候群只有側面觀的關節位置,有些人可能肩胛骨是比較聳肩的,也些則是純肩的,如果又觀察其他平面的關節動作,可能還會發現頸椎有些人習慣轉一邊,有的人習慣彎曲又側彎,動作百百種,自然每個人的問題或是症狀的源頭也不同,所以個案通常也都不像上交叉症候群描繪地那麼單純。

3. 那些緊的肌肉,放鬆可能沒有用

上交叉症候群告訴我們肩頸上方的肌肉,比如上斜方肌是緊繃的、胸肌也是緊繃的,所以要去伸展要去放鬆,但事實上「緊」,只是我們人體的主觀感受,緊可能是大腦告訴我們同個姿勢太久了需要活動,可能也表示平時工作環境充滿壓力,或是正處於緊張、焦慮的情緒等等等,所以有時候覺得肩頸肌肉緊崩,去按壓到底或是按摩都得不到效果,因為有太多原因會造成緊繃,盲目伸展、按壓可能並沒有幫助。

4. 姿勢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好「矯正」

「矯正姿勢」在近年來非常的熱門,有一部分是因為有些人認為自己的疼痛來自自己長期「不好」的姿勢,所以想要「矯正」姿勢。

但研究發現身體的緊繃疼痛有時和我們的姿勢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既然疼痛並不來自姿勢,那我們還需要矯正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舉個例子,頭前傾肩頸疼痛的個案在做收下巴的運動後,疼痛就減緩了,但他之後需要無時無刻都保持收下巴的姿勢來看電視或是滑手機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畢竟連醫師、治療師都無法整天保持「正確」的姿勢來滑手機,又怎麼能要求個案呢?

另外近幾年研究也發現運動對於姿勢矯正的效果其實存有爭議,比如想藉由臀肌的運動來改善膝蓋外翻姿勢,研究發現能減緩膝蓋的疼痛但對於膝蓋的角度改變並不大(Willy RW & Davis IS., 2011),當然也有些研究指運動能有姿勢改善的效果,但目前的證據力仍不足夠,想要姿勢改變除了需要保持對身體的覺察力(awareness)外,藉由外在即時回饋提醒或許才是相對重要的元素(Noehren B et al., 2011)。
 

結語:上交叉症候群的重點是?

 


 

跳脫正確或是錯誤姿勢的框架!姿勢可能沒有想像中的重要,我們可能只是需要多活動而已(笑


參考文獻

Noehren, B., Scholz, J., & Davis, I. (2011). The effect of real-time gait retraining on hip kinematics, pain and function in subject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5(9), 691-696.
Willy, R. W., & Davis, I. S. (2011). The effect of a hip-strengthening program on mechanics during running and during a single-leg squat.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41(9), 625-632.

相關文章
煦光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運動治療,物理治療所,高雄物理治療,苓雅區運動治療
電話 : 072234520 連絡人: 許巽涵 地址 : 五福一路77號2樓之一(入口請從廣州一街中正大廈進入) 信箱 : glowptc2234520@gmail.com

  • 服務項目

    術後復健運動傷害復健術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所

  • 特別關鍵字

    物理治療,高雄物理治療,苓雅區物理治療,運動治療,高雄運動治療,苓雅區運動治療,物理治療所,高雄物理治療所,苓雅區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推薦,高雄物理治療推薦,苓雅區物理治療推薦,銀髮族健身,高雄銀髮族健身,苓雅區銀髮族健身銀髮族肌力訓練,高雄銀髮族肌力訓練,苓雅區銀髮族肌力訓練,中高齡肌力訓練,高雄中高齡肌力訓練,苓雅區中高齡肌力訓練,銀髮族運動,銀髮族運動課程,高雄銀髮族運動,高雄銀髮族運動課程,苓雅區銀髮族運動,苓雅區銀髮族運動課程,肌少症訓練,高雄肌少症訓練,苓雅區肌少症訓練,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推薦,高雄物理治療師,高雄物理治療師推薦,苓雅區物理治療師,苓雅區物理治療師推薦,徒手治療,高雄徒手治療,苓雅區徒手治療,膝蓋復健,高雄膝蓋復健,苓雅區膝蓋復健,術後復健,術後復健推薦,術後復健中心,高雄術後復健,高雄術後復健推薦,高雄術後復健中心,苓雅區術後復健,苓雅區術後復健推薦,苓雅區術後復健中心,運動傷害治療,運動傷害復健,運動物理治療,高雄運動傷害治療,高雄運動傷害復健,高雄運動物理治療,苓雅區運動傷害治療,苓雅區運動傷害復健,苓雅區運動物理治療,坐骨神經治療,高雄坐骨神經治療,苓雅區坐骨神經治療,下背痛治療,高雄下背痛治療,苓雅區下背痛治療,閃到腰治療,高雄閃到腰治療,苓雅區閃到腰治療,手麻腳麻治療,高雄手麻腳麻治療,苓雅區手麻腳麻治療,肩頸酸痛治療,高雄肩頸酸痛治療,苓雅區肩頸酸痛治療,五十肩治療,高雄五十肩治療,苓雅區五十肩治療,網球肘治療,高雄網球肘治療,苓雅區網球肘治療,肌腱炎治療,高雄肌腱炎治療,苓雅區肌腱炎治療,前十字韌帶術後治療,高雄前十字韌帶術後治療,苓雅區前十字韌帶術後治療,後十字韌帶術後治療,高雄後十字韌帶術後治療,苓雅區後十字韌帶術後治療,膝蓋退化治療,膝蓋退化訓練,高雄膝蓋退化治療,高雄膝蓋退化訓練,苓雅區膝蓋退化治療,苓雅區膝蓋退化訓練,重量訓練傷後復健,高雄重量訓練傷後復健,苓雅區重量訓練傷後復健,椎間盤突出治療,高雄椎間盤突出治療,苓雅區椎間盤突出治療,烏龜脖治療,高雄烏龜脖治療,苓雅區烏龜脖治療,骨盆前傾治療,高雄骨盆前傾治療,苓雅區骨盆前傾治療,姿勢矯正訓練,高雄姿勢矯正訓練,苓雅區姿勢矯正訓練,足底筋膜炎治療,高雄足底筋膜炎治療,苓雅區足底筋膜炎治療,中風復健,高雄中風復健,苓雅區中風復健,落枕復健,高雄落枕復健,苓雅區落枕復健,脊椎側彎復健,高雄脊椎側彎復健,苓雅區脊椎側彎復健,慢性疼痛治療,高雄慢性疼痛治療,苓雅區慢性疼痛治療,帕金森訓練,高雄帕金森訓練,苓雅區帕金森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