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深蹲鼠蹊痛,關節不穩定是主因?】
你曾經在深蹲時鼠蹊處有卡卡、疼痛的感覺嗎?「股骨髖臼夾擠」是一種常發生在年輕運動族的問題,除了造成疼痛、關節緊繃外也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動作和運動表現,而產生夾擠的原因可能和我們日常的習慣有關喔!
股骨髖臼夾擠是什麼?
股骨髖臼夾擠(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故名思義是指股骨(femur)和髖臼(acetabulum)間有接觸異常的狀況。
當我們在活動髖關節時,正常狀況股骨頭應在髖臼的包覆下滾動、滑動,但如果當股骨或是髖臼結構上出現問題,可能會造成關節的動作出現障礙,就像移動到一個程度時撞到牆,關節不當的接觸會使周遭的軟組織產生傷害,像是關節唇、髖關節周遭的肌腱和滑囊,長期下來甚至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
常見症狀
◼️ 疼痛,可能發生在腹股溝、臀部、下背。
◼️ 髖關節活動度受限,比如當抬大腿到最末端或是蹲下時會覺得卡卡、不順感、僵硬。
◼️ 肌肉無力,比如抬腳無力或是蹲下站起來時沒力氣。
◼️ 聲響,活動大腿時在特定角度會聽見關節處有聲音。
◼️ 下肢功能性活動不穩,比如深蹲、單腳蹲的動作,會覺得兩邊穩定度不平均。
診斷
FAI的診斷需要綜合影像檢查、臨床表徵、症狀,都符合才會診斷是FAI喔! (Griffin DR et al., 2016)
影像檢查:X光觀察是否有Cam型或是Pincer型的骨骼變異現象(見下方原因處),若有其他髖部疼痛相關的組織(軟骨、關節唇),需要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臨床表徵:關節活動度受限,以及相關理學檢查陽性(有誘發出患者症狀)。
症狀:在特定動作和姿勢有髖關節、鼠蹊疼痛,有時可能痛在臀部、下背、大腿,或是有聲響、僵硬、卡卡關節受限、軟腳的感覺。
股骨髖臼夾擠的原因
目前根據相關的文獻,FAI有兩個主因 (Casartelli NC et al., 2016)
1. 骨骼異常現象
常見的骨骼異常現象包含三種形式:Cam型、Pincer型、混合合併型(前兩者都有)
Cam型是指在股骨頭頸交界處有凸起的現象;Pincer型則是指髖臼有過度覆蓋的現象,從影像學來看就像鉗子一樣突起,兩種狀況都會使股骨頭在活動時出現障礙撞擊到周遭的組織。
FAI骨骼異常現象:cam, pincer
過去在骨骼異常現象會被視為主因,比較直接的是採外科處理,但有研究發現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產生骨骼異常現象,所以導致FAI的問題可能有其他原因,千萬不能只憑影像檢查就直接判定是FAI喔!
2. 關節動態不穩定
有研究推論鼠蹊夾擠、髖關節前側的疼痛,可能和股骨頭過度前移(Anterior gliding)有關。
髖關節是球狀關節,所以當我們抬大腿時(彎曲髖關節)時,股骨頭會向上滾動以及向下滑動,關節移動的軌跡才不會偏移中心,但如果當股骨頭過度向前移動時,少了向下滑動的髖關節移動的軌跡,就可能在動作時偏移中心撞到前側的組織,而不斷受到微小撞擊的關節唇也因此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P物質),導致患者有疼痛的感覺。
股骨頭過度前移
那為什麼關節會過度前移不穩定呢?
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原因,但有些動作學派的學者認為,可能會和我們日常的姿勢和動作有關係,比如站姿下習慣將骨盆前移(sway back),或是坐姿習慣坐在尾椎處讓骨盆後傾,這些動作進一步來看,髖關節都是處於前移的位置,而時間久了像前側的肌肉,比如髂腰肌群可能被過度拉長無力,臀部也沒有力氣,使得其他肌肉出來掌管穩定肌的角色(比如擴筋膜張肌、梨狀肌……等),股骨頭習慣前移後,也就造成在特定動作時會容易夾擠到周遭的組織了。
運動治療的建議
FAI在保守治療上運動治療是一個重要的部分,除了髖關節緊繃無力外,也會影響功能性動作,像是深蹲的深度、單腳蹲、平衡,所以對於喜歡運動的朋友們,千萬別小看FAI的影響力,而在文獻裡也建議患者可以訓練幾個層面來加強髖關節的穩定和功能,像是髖關節穩定肌的訓練、軀幹核心訓練、單腳平衡訓練以及下肢的功能性訓練,除了幫助股骨頭恢復滑動功能外,漸進式的運動訓練也能讓身體恢復受傷前的強度與素質喔!
參考資料:
1. Casartelli NC, Maffiuletti NA, Bizzini M, Kelly BT, Naal FD, Leunig M. The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what is the rationale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Br J Sports Med. 2016 May;50(9):511-2.
2. Griffin DR, Dickenson EJ, O’Donnell J, Agricola R, Awan T, Beck M et al. The Warwick Agreement on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FAI syndrome):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Br J Sports Med. 2016; 50(19):1169-76.
3. Wall, P. D., Dickenson, E. J., Robinson, D., Hughes, I., Realpe, A., Hobson, R., … & Foster, N. E. (2016). Personalised Hip Therapy: development of a non-operative protocol to treat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in the FASHIo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0(19), 1217-1223.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