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選手的專項動作,治療師適合介入嗎?】
物理治療的客群很多,有學生、上班族、運動愛好者……等等等,而運動選手也常是物理治療師會遇到的顧客,然而當選手有傷來找我們時,我們勢必會討論到選手在進行專項運動時的動作,那問題來了,運動選手的專項動作,治療師是否適合直接去介入調整呢?
(本篇指的專項動作,例如:棒球選手的投擲動作、羽球切球的動作……..
這次特別和棒球專項肌力體能教練David一同討論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到他的instagram(max.performance tw)和部落格觀看專業的知識分享喔~
對治療師來說,曾經我也會認為好像把選手的動作調整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或是說「理想的動作模式」,他可能就會少一點疼痛,或是有更好的運動表現,然而在我接觸到肌力體能、專項、運動科學等領域的東西後,我才了解到「專項」的背後是需要許多專業人員共同努力,才能幫助選手有更好的運動表現、運動技術,若您也是正在為選手努力的專業人員,或是正要幫助選手,那以下幾個重要的元素分享給各位~
了解專項是第一步
運動項目的種類十分多元,除了常見的球類運動外,有些項目並不是大家那麼熟悉的,像是水球、地板滾球、鐵餅、拳擊……等,而當我們要接觸這些選手時,專項的本質是我們第一步該去了解的,像是專項會用到的動作、機制、需求、任務、術語等。
舉例來說:一支棒球隊裡,就有投手、捕手、游擊手等,每個角色都擁有各自的任務,這意味不同角色所使用的動作模式,需要的技術能力也不相同,有的時候投手需要灌注全身力量奮力一躑,有的時候則需要在短時間內接到球立刻傳球,因此若基本的專項知識不了解,那勢必與選手間的溝通會產生巨大的隔閡。
好的動作不代表有好的專項技術
擁有一個完美的動作模式,並不能在多變的比賽裡,應付所有的專項需求,影響專項技術的發揮,存在著許多變因。
為什麼調整一個選手的投球姿勢,可能並不會提升他的運動表現呢?
因爲比賽比我們想像的複雜許多,比賽的情境和選手在比賽裡的任務需求都大大地影響選手的動作,想想看一個投手不太可能只用一種投球姿勢來應付比賽所有的情境,選手除了必須反應比賽的變化,也要和隊友配合,遇到不同的對手,可能又要改變原有的動作模式來迎接挑戰,這些都是會影響選手技術的因子,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理想的動作模式,並不能等於好的專項技術的原因。
釐清自己的介入目的
在Sue Falsone的著作《Bridging the Gap from Rehab to Performance》裏頭,有一個很好的參考架構可以分享給相關的專業人員,對一般的運動物理治療師來說,我們在面對選手的主要介入,會是在選手有傷痛到恢復基礎的動作能力的這段過程,而通常進階的運動表現、專項技術的調整,會是由肌力體能教練、專項技術教練負責,而通常選手並不會等到身體都沒事了才會轉給專項教練,比較多時候是同時,所以治療師、防護員、體能教練、專項教練的溝通就相當重要,了解彼此的專業,了解自己介入的目的,才不容易踩到對方的底線。
該如何做,才不隨意踩線
個人覺得實際執行過專項其實是最好的學習,除了能學習專項的語言外,自己執行過也才更了解專項運動需要使用到的動作機制、以及體會選手在練習、比賽時所面臨的環境刺激,當然若能與專項技術教練一同討論選手的身體、心理問題,是最理想的情況。
結論
在場下調整的動作機制,如果沒有考量到選手該專項特質,以及真正比賽所需要的能力,那其實是很難會有好的專項技術,因為選手必須在比賽中「自動化」地反應出動作,才能面對多元的賽事情境,若你也是選手旁邊的專業人員,那了解專項、了解選手的語言、了解賽事的變化因子以及建立跨專業溝通,都是我們在介入前需要具備的喔!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