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脊椎開完刀後,我還能重訓嗎?】
脊椎術後患者是目前阿涵在骨科門診常會遇到的族群,這其中偶爾會有些年輕患者或是運動愛好者,而「能不能回歸傷前的訓練」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尤其當今重量訓練風氣盛行,究竟脊椎開完刀後是否能正常重訓,以及該如何安全回歸重量訓練呢?本篇將舉常見的腰椎融合手術為例,帶大家一起認識脊椎術後復健到訓練的過程!
脊椎術後該如何復健和訓練?
目前脊椎手術在國內,主要由神經外科和骨科醫師執行,而較常見的術式包含椎間盤切除術以及脊椎融合手術,本篇主要以腰椎融合手術為例。回顧目前的文獻和國外的參考書,專家對於脊椎的術後復健已有建議的指引,以下參考《Rehabilitatiob for the postsurgery orthopedic patient》這本書,我們可以將術後復健分為四個時期,如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在運動訓練方面主要會從第二期(術後6週後開始執行),包含核心訓練和輕重量訓練,這邊的核心訓練建議從仰躺的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開始,慢慢融合到核心訓練動作,像是死蟲式(Dying bug)、橋式(Bridging)等,保持脊椎在中立位置以等長收縮為主,不過度彎曲和伸直腰椎即可;輕重量訓練方面,上半身的訓練要特別注意過頭動作,因為垂直過肩的負荷,可能對脊椎會產生壓力,比如2kg的啞鈴肩推,其他像是二頭肌的彎舉或是手臂的訓練是不影響的,而下半身可以做自身體重的主動動作,比如微蹲和行走。
第三期(術後約三個月):這個階段的訓練會延伸之前的核心訓練以及器械式的重量訓練,核心訓練部分,可以做死蟲式加入四肢的動態動作、鳥狗式(Bird dog)、伏地挺身(Push-ups)等;器械式重量訓練,例如闊背肌滑輪下拉、坐姿下划船、手臂的動作都是沒問題的,下半身的動作只要避免脊椎直接受力的動作都是可以嘗試的(像是槓鈴深蹲就需要去避免!),重量以手持重量的方式較佳,或在不承重姿勢下,像是坐著腿推(leg press)、趴著腿後肌彎曲,器械式的訓練會相對較安全。
第四期(術後約五個月後):大概術後半年左右可以開始銜接傷前的訓練,此階段已經可以開始嘗試跑步、變向、跳躍的動作,重量訓練方面過去文獻上並沒有特別限制,下肢的自由重量訓練可以慢慢嘗試,唯垂直脊椎受力的動作,還是要注意訓練後背包有沒有產生不適,或是造成下肢出現神經性的症狀,建議回歸傷前的訓練時,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還是要依照治療師與防護員的安排,並與你的開刀醫師討論後再執行會較安全。
術後復健與訓練注意事項
脊椎術後可能影響訓練的因素
脊椎術後的患者,術後產生的症狀也相當複雜,雖然上述介紹了復健和訓練的架構,但在臨床上,患者常常會因為其他因素而導致延宕復健與訓練的計畫,這些因素可能都會造成術後產生疼痛,也可能影響患者的脊椎和四肢活動度、穩定度,別忘了我們的身體是互相影響的。
舉例來說,術後的疤痕組織若未妥善處理,容易造成腰椎附近筋膜緊繃、關節活動度降低,若患者因為疼痛而不敢去活動,可能導致頸胸椎緊繃、核心無力的現象,這時就必須要花更多心力、以及結合其他專業的幫忙才能恢復,所以脊椎開完刀後,千萬不要以為身體就會自然痊癒喔!
總結
脊椎手術因為術式多樣,所以復健和訓練的安排多少會有些不同,本次以腰椎融合術後為例,帶大家認識術後要回歸訓練的架構,回歸重量訓練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復健初期仍有許多事項是需要遵守的,詳細的復健計畫中仍需要你的物理治療師和主刀醫師共同討論,才能擬定出適合又安全的訓練內容喔!
參考資料
Maxey, L., & Magnusson, J. (2013). Rehabilitation for the postsurgical orthopedic patient.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