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為什麼影像看起來沒事,身體卻還是會痛?】
在復健科或是骨科常會遇到許多患者有一個煩惱,就是治療一段時間後,為什麼影像檢查醫師說沒有問題,但身體的疼痛、症狀卻沒有消失呢?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迷思,因為大家常常認為疼痛的位置就代表「疼痛的源頭」,但事實上這兩者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喔!
傳統診斷方式帶來的誤解
當一位肩膀痛的患者來看診時,醫師可能會從幾個面向來檢查評估,包含病史詢問、影像學檢查、特殊測試(special test)、動作測試等,最後醫師會統整檢查結果給予診斷,一般常會將疼痛歸因於發現的病理結構,比如旋轉肌撕裂、肩關節囊發炎、脊上肌肌腱病變……等。
以上診斷模式我們稱為「病理解剖診斷」(Pathoanatomy),傳統上醫師強調病理結構的發現,比如在影像檢查上看到鈣化、骨刺、磨損等,並懷疑這可能是導致患者疼痛的原因,而患者也自然地視這些「看起來有問題」的組織為身體疼痛或是其他症狀的源頭,接著以這些病理結構為治療方向,像是增生療法、震波、超音波、手術修補等,有些順利地會慢慢改善,有些不順利地症狀則沒變。
到這邊為止,衍生了幾個問題我們可以來好好想一想:
1. 患者的疼痛是否必然來自這些有問題的結構?
2. 相同的診斷,比如都是肩膀旋轉肌病變,背後的原因是否相同?
3. 影像檢查或是特殊測試是否真的能準確的區分各種問題呢?
病理解剖診斷並不是完美的
許多患者容易陷入在病理解剖診斷的迷思裡,好像只要骨刺、不整齊的骨頭修掉身體就好了。
事實上,近幾年的研究證據加上慢性疼痛科學的重視,有些觀念並不是大家所想得那麼單純。
近幾年研究指出這些「看起來有問題」的結構其實和疼痛沒有直接相關,舉例來說,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可能因為椎間盤壓迫神經而有疼痛症狀出現,但並不表示只要有椎間盤突出就會有疼痛,研究發現一般人在影像學檢查下,也會發現椎間盤有突出的現象,但並沒有產生症狀。
假使有兩位都是肩膀脊上肌肌腱發炎病變的患者,雖然在檢查上可能都有磨損現象,但兩者導致磨損的原因不盡相同,應去探討是什麼動作或其他原因導致磨損。
當患者有肩膀關節唇撕裂和旋轉肌病變疾病時,兩者在檢查上可能難以分辨,這時你要怎麼相信疼痛來自是關節唇還是肌腱的問題?
加入動作診斷吧!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傳統的病理結構診斷是存在限制的,並不是這個診斷模式不好,而是還有其他原因或是系統我們需要考量,而以物理治療師的角度來看,動作診斷(Movement system)是我們常切入的觀點。
動作,可能是造成我們病理性結構損傷的原因或是結果。
以肩膀脊上肌損傷為例,在以往的診斷裡我們會認為肌腱的損傷是造成肩膀疼痛的原因;若以動作的角度來想,也可能是習慣的肩膀動作模式,造成身體在特地動作時不斷累積傷害,而造成肌腱損傷進而產生疼痛。
藉由找到動作失能的模式與疼痛相連的原因,而常見的動作失能模式包含:關節在活動時位移過大(hypermobility),位移受限(hypomobility)以及異常的動作模式(aberrant pattern)。
舉例:臨床上脊上肌受損的個案,可能是因為肩胛骨上轉不足造成舉手時出現疼痛,當治療師給予肩胛骨上轉的協助力量,疼痛則減輕許多,這時我們能合理懷疑個案的疼痛可能來自習慣的肩胛骨下轉模式,換句話說就是上轉力量控制不足,所以需要的治療可能是放鬆過度緊繃的的下轉肌群,訓練上轉肌群的力量。
小結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動作診斷和病理結構診斷所導向的治療是不同的,沒有優劣差異,只是對於大部分的患者,常把影像檢查視為復原的黃金指標,「影像沒問題我也好了」,是一個很大的迷思和誤解,而除了動作診斷外,當然還有許多系統在判斷疼痛來源時需要去考量,像是生物心理社會因子、疼痛處理過程等,期待後續再和大家分享疼痛的相關因子。
參考資料
Ludewig, P. M., Kamonseki, D. H., Staker, J. L., Lawrence, R. L., Camargo, P. R., & Braman, J. P. (2017). Changing our diagnostic paradigm: movement system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12(6), 884.
Ludewig, P. M., Saini, G., Hellem, A., Kahnert, E. K., Rezvanifar, S. C., Braman, J. P., & Staker, J. L. (2022). Changing our Diagnostic Paradigm Part II: Movement System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17(1), 7.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