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術後復健注意事項有哪些?台北術後復健/淡水區術後復健
術後復健注意事項有哪些?術後恢復更順利的關鍵
許多患者在手術後最關心的就是: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復健?」
「術後復健需要注意什麼?」
事實上,術後復健是幫助您恢復功能、避免關節僵硬、減少沾黏與再受傷的重要關鍵。
以下帶您了解術後復健的重要性與常見注意事項,幫助您安心恢復。
為什麼術後需要做復健?
手術雖能修復受傷或病變的組織,但術後往往伴隨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度受限與肌力下降,若不進行復健:
🔹 關節可能僵硬、活動受限
🔹 肌力無法恢復,導致走路不穩或再次受傷
🔹 組織可能沾黏,影響未來活動度
🔹 長期代償造成其他部位疼痛(如腰部、另一側下肢)
透過專業術後復健計畫,能協助減少疼痛與腫脹、恢復活動度與肌力、重建動作控制,使您順利回歸日常生活或運動。
術後復健的常見注意事項
1️⃣ 遵從醫師與治療師的時程安排
不同手術類型(如韌帶重建、關節置換、骨折固定、軟組織修補)需要不同的復健時程,切勿急於恢復活動以免影響修復。
2️⃣ 控制術後腫脹與疼痛
適當使用冰敷、抬高患肢、輕度活動促進循環,協助減少腫脹與疼痛,有助於恢復。
3️⃣ 按照復健計畫進行
包含被動活動(治療師協助動作)、主動活動(自主活動)、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及步態訓練,階段性循序漸進,不宜一次做太多造成過度負荷。
4️⃣ 穿戴護具與使用輔具
若醫師建議穿戴護膝、護踝或使用助行器,應依照指示使用,避免過早移除導致受傷。
5️⃣ 注意傷口與紅腫熱痛徵象
若傷口紅腫、流出異常分泌物、發燒或劇烈疼痛,應立即回診確認是否感染或其他問題。
6️⃣ 正確控制體重
過重會加重關節負擔,術後恢復期間維持均衡飲食有助於復原。
7️⃣ 建立耐心與持續復健的習慣
術後恢復是漫長過程,持續復健與配合居家運動才能真正回到完整功能。
術後復健常見問題
✅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復健?
通常術後隔天至一週內即可進行適度活動與物理治療,依手術種類由醫師與治療師評估後安排。
✅ 會不會很痛?
復健過程可能伴隨拉伸或活動時的不適,但治療師會依照耐受度調整強度,避免過度疼痛。
沛迪兒物理治療所|專業術後復健陪伴您回歸自在生活
在沛迪兒,我們提供術後專業評估、客製化復健計畫、徒手治療、功能性運動訓練與日常姿勢調整指導,陪伴您每個階段穩健恢復,讓您更安心且有效率地回到生活與運動。
📞 預約專線:02-2626-0086
📍 沛迪兒物理治療所(淡水・台北服務)
手術只是復原的第一步,復健才是真正讓您找回完整生活品質的關鍵。
-
長短腳?扁平足? 什麼狀況可以使用客製鞋墊幫助自己改善症狀呢?台北長短腳治療/淡水區長短腳治療
什麼狀況可以使用客製鞋墊幫助自己改善症狀呢?
-
扁平足需要治療嗎?台北扁平足治療/淡水區扁平足治療
什麼是扁平足?扁平足是指足弓塌陷,當站立時足底幾乎完全貼地,看不到內側足弓的曲線。分為:
✅ 先天性扁平足:天生足弓較低,部分人無症狀。
✅ 後天性扁平足:因肌力不足、韌帶 -
輔以達治療是什麼?台北輔以達治療/淡水區輔以達治療
「輔以達原則」是在1950-1970年間,由布拉格移民至德國的神經學家Vojta醫師發展出的診斷學及治療學的基礎。當年Vojta醫師試著治療腦性麻痺兒童時,發現這些孩子在特定的姿勢擺位下,於軀幹、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