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閃到腰後,能再次彎腰嗎?/閃到腰治療/高雄閃到腰治療
少數的人在腰閃到後可能演變成慢性下背痛,而慢性疼痛可能會使我們對某些特定動作產生恐懼,一般民眾常會懷疑腰部的疼痛是否表示仍有受傷,但東捏西揉就是不會痛,而一要彎腰時卻又痛不欲生,事實上心理層面的因素對慢性疼痛的影響超乎我們想像,若無法跨過恐懼與焦慮的牆,盲目地核心訓練可能仍無法改善動作的疼痛喔!
為什麼不敢彎腰了?
著名的恐懼逃避理論(fear avoidance model)解釋了慢性下背痛心理層面的影響。
當我們曾有疼痛經驗後(比如:彎腰動作),若對疼痛過度反應、錯誤解析疼痛訊號的話,會使我們開始有災難化的思維(catastrophizing),也就是當面對曾產生疼痛的動作(彎腰)會有大事不妙的感覺,進而產生恐懼及焦慮的情緒。
而當我們感到恐懼及焦慮時,會過度警覺類似的動作發生,並會想盡辦法避免(avoidance)或逃離(escape)這樣的行為,雖然能短暫躲過疼痛,但其實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日常活動失能(disability)、肌肉功能退化(disuse)以及情緒憂鬱(depression)。
所以,如果以心理層面來解釋的話,慢性下背痛患者不敢彎腰的原因,是因為害怕曾經彎腰,而有疼痛、不好的經驗,所以才不停閃避彎腰動作,久而久之也就不敢再做彎腰的動作了。
越害怕,反而讓軀幹肌肉越僵硬
長期不彎腰除了導致日常活動失能外,軀幹肌肉可能會變得會越來越僵硬喔!
2013年Karayannis等人的研究發現下背痛的患者,對動作的恐懼感(fear of movement) 越大,軀幹在受到干擾時肌肉會越僵硬(Stiffness)。推論是由於患者為了避免腰部的疼痛,而繃緊軀幹的肌肉,以減少動作時軀幹的不穩定。
由此可知,慢性下背痛的患者會因心理因素而影響身體功能的表現,僵硬的肌肉雖然能使軀幹盡量保持穩定,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有許多功能性活動需要脊椎的活動度,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保持挺胸挺腰,以蹲馬步的方式來代替脊椎彎曲動作,所以勇敢面對失去的動作才是解決之道!
解套方法!漸進式暴露療法的概念
漸進式暴露療法(graded exposure therapy)
是一種認知行為的心理治療方式, 使個案暴露在刺激的環境下,逐一增加刺激強度,個案能適應刺激。
實證文獻指出,漸進式的暴露療法應用於慢性下背痛患者,能有效減少動作恐懼及疼痛、減少患者對動作的焦慮、災難思維,並減緩失能問題(López-de-Uralde-Villanueva I et al., 2016)。
如何實際應用?
■ 先確認產生恐懼的動作:例如,站著地上的東西,坐著綁鞋帶動作會痛。
■ 排序動作的恐懼嚴重程度:例如,站著腰部彎曲動作比坐著向前彎腰可怕。
■教育下疼痛的衛教知識:例如,向患者解釋下背疼痛的機制,疼痛不代表腰部受到傷害。
■ 運動介入並依回饋調整暴露強度:當輕微恐懼的動作能完成時,往下一個動作挑戰,若無法完成,可以調整活動的參數(給予支撐、調整動作的幅度及速度等),例如,站著手服牆壁向前慢慢彎腰一半,若能完成則可以拿掉支撐(牆)或是再向前彎多一些。
結語
對於慢性下背痛的患者,由於心理因素影響層面廣泛,疼痛的衛教以及暴露方式的治療都相當重要,並不是盲目地訓練核心、肌肉穩定功能等,對於有動作恐懼的患者,了解疼痛的機制,並藉由暴露療法排序恐懼失能動作,才能幫助打破逃避及恐懼的惡性循環喔!
參考資料
1.Chou, R., & Shekelle, P. (2010). Will this patient develop persistent disabling low back pain?. Jama, 303(13), 1295-1302.
2.George, S. Z., & Zeppieri Jr, G. (2009). Physical therapy utilization of graded exposure for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39(7), 496-505.
3.Karayannis, N. V., Smeets, R. J., van den Hoorn, W., & Hodges, P. W. (2013). Fear of movement is related to trunk stiffness in low back pain. PloS one, 8(6), e67779.
4.Leeuw, M., Goossens, M. E., Linton, S. J., Crombez, G., Boersma, K., & Vlaeyen, J. W. (2007). The fear-avoidance model of musculoskeletal pain: current state of scientific evidenc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30(1), 77-94.
5.López-de-Uralde-Villanueva, I., Munoz-Garcia, D., Gil-Martinez, A., Pardo-Montero, J., Munoz-Plata, R., Angulo-Diaz-Parreno, S., … & La Touche, R. (2016).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ded activity and graded exposure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ain Medicine, 17(1), 172-188.
6.Vlaeyen, J. W., & Linton, S. J. (2000). Fear-avoidance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a state of the art. Pain, 85(3), 317-332.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