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不能小看的腳踝扭傷!3個扭傷後要注意的小秘密
腳踝扭傷是很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據研究指出扭傷後的人約有四成會衍生慢性症狀,而是什麼原因導致腳踝慢性扭傷及不穩定呢?有些人認為可能是自己走路不小心,也有人認為是腳踝韌帶鬆弛,本篇就來介紹3個腳踝扭傷的小秘密,看似單純的腳踝扭傷,背後可能影響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喔!
1. 好側腳的姿勢穩定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早期Freeman等人認為外側腳踝扭傷(lateral ankle sprain)會影響患側腳的姿勢穩定能力(單腳站),是因為腳踝的韌帶收到拉扯,使踝關節韌帶內的感覺受器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姿勢的穩定能力。
然而,乍看只是扭傷腳局部的問題,其實影響的範圍比想像中的還深遠許多。
20世紀許多學者在探討腳踝不穩與姿勢穩定的關係,學者們開始研究近端關節受到的影響,Evans等人指出在急性腳踝扭傷後,雙側的單腳穩定能力均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在急性期時,而過了約1週後好側腳的姿勢穩定能力則慢慢恢復,患側腳則是到了第4週才慢慢恢復穩定,而為什麼好側腳也會受到影響呢?
目前發現在腳踝扭傷後,由於關節疼痛及腫脹的關係,會使大腦傳遞給兩側下肢的訊號受到抑制,包含髖關節到腳踝的肌肉,Bullock-Saxton學者指出在腳踝扭傷後,兩側腳的臀部肌肉(臀大肌)訊號都會減少,並出現延遲活化的現象,這說明好側腳的關節因肌肉控制度減少,進而降低單腳姿勢穩定的能力。
因此,當腳踝扭傷發生時,除了患側腳要檢查外,好側腳的穩定能力也需要檢查和訓練喔!
2. 臀部的肌力可能是反覆扭傷的關鍵
研究發現在慢性腳踝扭傷的人,患側腳的臀部肌力(臀中肌)相較好側弱。
(Friel et al., 2006)
臀部肌肉是負責我們身體側邊穩定的重要肌群,當臀部肌肉無力時,不僅會影響到腳踝的內外翻位置,也會降低骨盆的穩定度,當我們走路時骨盆產生偏移或是腳踝踩地的姿勢不對,都可能增加腳踝再次翻船的機會。
另外,當扭傷後身體會導向使用骨盆及髖關節來平衡身體,當身體出現微小的偏移時,使用髖關節策略來穩定其實比踝關節來的較沒效率,若當身體發生過多的偏移時,身體無法有其他關節出來穩定,也會增加腳踝再次受傷的風險!
所以臀部的肌力和控制能力以及骨盆的穩定,對於習慣腳踝扭傷的個案也是需要評估及訓練的喔!
3. 觀察腳踝活動度的恢復
腳踝翻船扭傷後,可能會因為韌帶撕裂及關節的移位,造成腳踝活動度受限。
比如,腓骨向前移容易造成腳板往上翹(dorsiflexion)的活動度受限,而韌帶撕裂因為會產生疼痛及腫脹,初期並無法做出太多的腳板下壓及內翻的動作plantar flexion, inversion),但若長期不去活動腳踝等到疤痕組織增生後,腳板往下及內翻的活動度會逐漸受限,由於我們在走路時需要腳踝各個方向的活動度,若向上翹的活動度受限,可能使重心無法順利向前傳遞、承重時間過短,長期下來會造成走路時姿勢不平衡、以及身體重心的改變,若沒有完善的關節活動度,也會降低踝關節的本體感覺及平衡能力喔!
檢視這些地方,讓腳踝恢復更好吧!
1.在患側還無法承重時,可以先訓練好側的單腳穩定度。
2.檢查及訓練骨盆穩定、兩側臀部肌力及控制能力。
3.受限的腳踝活動度,不只影響日常動作,也容易再次扭傷。
以上若有任何問題,請尋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
最後,腳踝扭傷雖然看似是局部的身體損傷,但我們應該要更全面地看待身體,才不會衍生更多的問題喔!
參考資料
1.Bullock-Saxton, J. E., Janda, V., & Bullock, M. I. (1994). The influence of ankle sprain injury on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hip exten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5(06), 330-334.
2.Denegar, C. R., Hertel, J., & Fonseca, J. (2002). The effect of lateral ankle sprain on dorsiflexion range of motion, posterior talar glide, and joint laxity.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32(4), 166-173.
3.Evans, T., Hertel, J., & Sebastianelli, W. (2004). Bilateral deficits in postural control following lateral ankle sprain. 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 25(11), 833-839.
4.Freeman, M. A. R. (1965). Instability of the foot affer injuries to the lateral ligament of the ankle.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 volume, 47(4), 669-677.
5.Friel, K., McLean, N., Myers, C., & Caceres, M. (2006). Ipsilateral hip abductor weakness after inversion ankle sprain.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41(1), 74.
6.Hertel, J., Buckley, W. E., & Denegar, C. R. (2001). Serial testing of postural control after acute lateral ankle sprain.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36(4), 363.
7.Konishi, Y., Aihara, Y., Sakai, M., Ogawa, G., & Fukubayashi, T. (2007). Gamma loop dysfunction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remains bilaterall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17(4), 393-399.
8.McKeon, P. O., & Hertel, J. (2008). Systematic review of postural control and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part I: can deficits be detected with instrumented testing?.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43(3), 293-304.
9.Thomas, A. C., Wojtys, E. M., Brandon, C., & Palmieri-Smith, R. M. (2016). Muscle atrophy contributes to quadriceps weaknes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19(1), 7-11.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