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膝蓋退化該怎麼動比較好?/物理治療師/高雄物理治療師
膝蓋關節退化是一個好發於中老年族群的疾病,擾人的症狀常造成生活功能不便及活動量減少,但只能讓依靠休息吃藥嗎?事實上休息並不會讓膝蓋更好,長時間休息不動甚至會造成其他慢性疾病纏身,而適當的運動不僅能改善症狀也能減緩失能風險喔!但該選擇什麼類型的運動,又該如何執行呢?
什麼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膝蓋長期不當受力,造成軟骨磨損的疾病,患者會出現承重時膝蓋疼痛、晨間僵硬、關節有聲響以及腫脹,導致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影響,身體活動量降低。在影像學檢查中,常能看到軟骨磨損、膝關節的空間減少以及骨刺增生的現象。
生活動量不足的影響
身體的活動量降低,代表一天能量消耗減少,身體長期沒有刺激和活動下,肌肉會開始萎縮,而多餘的能量會轉換成脂肪,根據研究指出,活動量降低會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像是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等,而活動量減少加上長期的疼痛,與身體系統的發炎現象,甚至會影響腦部的細胞,造成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這顯示出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影響不光是只有身體,更波及到腦部與其他系統。(Skou ST et al., 2018)
膝蓋疼痛不敢活動嗎?
在臨床上常會看到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因疼痛而不敢活動的現象,一般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包含藥物、物理治療、增生療法以及手術治療,但當患者因為疼痛不敢活動時,最常緩解的方式就是止痛藥物以及冰熱敷或是儀器治療(例如:電療),但根據研究指出,運動其實能緩解症狀,像是止痛、增加活動度、增加肌力與穩定度,甚至能改善患者的功能喔!(Rocha TC et al., 2020)所以運動其實也是一個緩解疼痛的出口,只是患者大多並不知道該如何執行。
做什麼運動適合呢?
根據近幾年的回顧性研究(Skou ST et al., 2018),對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有幫助的運動的類型包含:有氧運動、阻力訓練以及神經肌肉訓練。
有氧運動
常見的有氧運動包含走路、騎腳踏車、慢跑,但這些屬於地面承重的運動(land-based exercsie),對於症狀輕微的患者可以適用,但如果是嚴重疼痛而無法長時間走路的患者,建議以非地面承重的運動,像是飛輪、水中運動(aquatic exercise),除了能減緩患者的不適也能達到有氧運動的效果。
目前研究建議一天走路步數至少6000步,能減緩關節炎失能程度,而其他有氧運動並沒有一致的運動劑量參考,但能以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對一般成年人的有氧運動建議為目標,中強度(走路、水中運動),每天30~60分鐘或是一週累積至少150分鐘。
阻力訓練
常見的阻力訓練以大腿以及臀部肌群為主,根據回顧性研究的建議,運動強度約為最大肌力的50~60%,頻率為每週2~3次、每次30~60分鐘,持續8~12周,組數部分建議每個動作8~12下,2~3組。
神經肌肉訓練
對於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除了肌力可能減少外,身體的其他素質像是平衡、本體感覺、協調、穩定度等可能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除了阻力、有氧訓練外,神經肌肉訓練也是很重要喔!神經肌肉訓練大多會以全身性、多關節的功能性動作為主,像是登階、分腿蹲、俯臥支撐的動作等,講求姿勢及動作的穩定,根據患者缺乏的能力來去做設計及挑戰。
運動注意事項
■ 若因疼痛無法承重的患者,建議以固定腳踏車、水中運動為主。
■ 運動初期,建議有專業人員在旁監督。
■ 運動的項目需符合自己的需求。
■ 運動中若出現疼痛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患者能接受的程度,疼痛感在24小時緩解回到原程度即可。
結語
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除了造成膝蓋不適的症狀外,身體活動量不足所帶來的影響更需要小心,運動的治療效果能減輕症狀也能改善失能程度,但不同的患者適合的運動類型及強度也都不一樣,建議詳細的運動處方還是需要與治療師討論評估後再執行喔!
參考資料
1. Ageberg, E., & Roos, E. M. (2015). Neuromuscular exercise as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knee disease.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43(1), 14-22.
2. Rocha, T. C., Ramos, P. D. S., Dias, A. G., & Martins, E. A. (2020).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nalysis. Revista Brasileira de Ortopedia, 55, 509-517.
3. Skou, S. T., Pedersen, B. K., Abbott, J. H., Patterson, B., & Barton, C. (2018).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therapy benefit more than just symptoms and impairments in people with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48(6), 439-447.
4. Turner, M. N., Hernandez, D. O., Cade, W., Emerson, C. P., Reynolds, J. M., & Best, T. M. (2020). The role of resistance training dosing on pain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Sports health, 12(2), 200-206.
-
【#復健觀念|為什麼通常會優先處理「關節腫脹」?】
在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手術後的復原階段,關節腫脹常常是許多個案最直接的困擾。
特別是當伴隨紅、腫、熱、痛等明顯症狀時,更是專業人員在評估與治療上,必須優先處理與控制的目標! -
【旋轉肌撕裂要開刀嗎?4個你該知道的重要考量!】
旋轉肌是肩膀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肌群,通常可能會因爲意外傷害或是自然退化而出現撕裂的狀況,但撕裂其實並不代表需要立刻開刀,有些患者即使撕裂可能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肩
-
【發炎,多休息有幫助?不能運動太難過了吧!3個組織發炎的復健觀念】
發炎,是求醫過程中很常聽到的詞。發炎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不是,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正常程序,也開啟了組織修復的開關,但有時候發炎持續太久加上疼痛,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發炎的時候我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