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網站僅提供窩客幫資訊參考平台, 並不涉入其中任何諮詢、交易。本網站對各該窩客幫相關資訊亦不作任何實質或形式上之審查。本網站中所載一切窩客幫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 、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以下簡稱『內容』)。無論其為公開張貼或私下傳送,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均為『內容』提供者之責任,窩客幫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煦光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運動治療,物理治療所,高雄物理治療,苓雅區運動治療
衛教文章
治療後,回家運動練習很重要!
臨床上,物理治療師常會以運動治療方式,針對患者的問題量身定做適合患者的運動,這些運動很重要在於它可能是有效改善患者問題源頭的方式,像是慢性下背痛的患者。然而,一般治療的時間一次可能就一個小時左右,該如何延續治的效果,回家自己運動訓練就更重要了!但可惜的是,患者常常回家執行運動訓練的執行率,也就是所謂的運動順應性(exercise adherence)並不高!本文將介紹順應性、影響運動順應性的因素以及改善運動順應性的建議。
 

順應性的定義

 

個人遵照醫療人員建議的行為的執行程度,例如吃藥、飲食控制或是改變生活習慣……等

世界衛生組織 WHO., 2003


本篇文章著重在患者復健後,居家運動訓練的順應性。
 

運動順應性的重要性


以慢性下背痛患者為例,患者可能因為習慣性彎腰的動作模式,而導致身體有疼痛的現象,而運動治療是改善慢性下背疼痛的有效方式,但過去研究發現患者回家運動訓練的執行率並不高,回家後照著治療師的教導,進行運動訓練的人僅約三成至五成(Friedrich M et al., 1996; Beinart NA., 2013; WHO., 2003),也就是少於五成的人回家後,並沒有好好照著治療師的建議進行運動訓練,這不僅影響治療的成效,更有可能讓症狀重複發生。


 

影響運動順應性的因素


影響運動順應性有兩個層面,一是來自患者本身,另一方面則可能與治療師的運動設計有關。

患者個人因素:

 

1. 動機:對於在家做運動訓練沒有動力,其實在臨床上很常見,治療師通常會詢問患者回家後有沒有做運動,有些患者會回答:「沒有欸。」,治療師接著問:「什麼原因阻礙了練習呢?」,患者:「我有點懶惰,就沒有做(搔頭。」,治療師:「……」。(筆者認為這些人通常是症狀可能還沒造成他們很大的困擾,或是天性懶惰XD。)
 

2. 害怕疼痛:患者回家做運動訓練時,有時會造成患側部位有疼痛的現象,在感受到不適後,會因為擔心或害怕疼痛,使得他們直到下次回診前都不敢再做運動了。


3. 沒有信心做的到:患者的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 )差,可能在沒有治療師的引導下,會覺得自己沒辦法做到某些動作,會覺得自己做不到,所以就沒有持續練習。[*自我效能指的是相信自己是否能做到某事的態度。]
 

4. 不知道自己做得正不正確:這也是很常見的議題,有些患者回家後會做運動,但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做的對不對,或是過幾天也忘了治療師教導的運動步驟,因此造成練習中斷。

 

 

運動內容因素:

1. 設計太多種運動:對於沒有運動訓練習慣的患者或是長者,過多的運動內容患者可能會記不住,研究也指出如果運動內容超過四種,患者就會因為覺得困難而降低執行率。
 

2. 運動的動作太複雜:太複雜的動作可能造成像上述個人因素第四點一樣,患者會因為記不清楚動作順序或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做正確,另外有些運動如果還需要額外去購買工具的話,對患者又像增加一個難度,忙於工作的人可能沒有時間再花心思去挑選購買工具,進而影響運動訓練的順應性。
 

3. 運動成效不彰:居家運動如果造成患者更不舒服,比如肌肉更緊繃、疼痛感加劇等,可能會讓患者認為這些運動並沒有讓他更好的益處,造成對居家運動訓練產生反彈。
 

4. 不貼近患者生活:有些患者可能長期需要坐著或走動工作,但治療師設計躺著或是俯臥的動作訓練,就不太合適,再加上沒有考量其他細節,像是患者家中是否有足夠空間執行,那這些運動對於患者來說,就更沒有動力去執行。
 

改善運動順應性的辦法

 

1. 調整運動內容

運動內容應考量到患者的生活空間、職業,盡量能在一天內有機會多練習,所以運動訓練的姿勢應貼近日常;動作應簡單化,因為複雜的步驟和動作對一般患者來說會太吃力,尤其長者,建議三項運動即可;不妨也可教導患者有什麼進階、退階調整難易度的方法,這些方法不用太難或是需要額外準備器材,可能以變換姿勢或是增加動作變化,適當的挑戰對患者才有刺激和動力(不會那麼單調無聊)。

2. 提供範例和回饋

 

以往治療師的衛教運動可能會以衛教單或口頭形式呈現,其實如果雙方同意,用手機錄影片是一個不錯的範例方式,患者也能在家重複觀看,確認自己有沒有做對動作,慢慢培養自我對運動訓練的信心;往往患者要等到一週後或更久才回診,若是回家遇到問題,建議可以和治療師溝通,立即發現問題並調整,才能避免做錯動作或是做了更疼痛的狀況,造成運動訓練成效不如預期。

 

3. 增加幫助提醒的工具

很多人因為工作生活忙碌,有時候忘記做運動,或是懶得活動,建議可以利用手機行事曆、鬧鐘、便利貼(視覺化的提醒物)等,把一天要做運動的時間先設定好,起床看到當天代辦事項時,至少心裡會想到這件事,一開始可能會很不習慣要做運動訓練,但當規律執行一段時間後,其實就像我們每天要刷牙洗臉一樣,會慢慢培養成習慣。
 

4. 適時給予心理支持

有些慢性疼痛的患者可能會有憂鬱、焦慮的情緒起伏,除了治療師外,家人或是相似狀況的病友,能給予陪伴、傾聽、互相交流經驗和建議,對患者都是一種無形的幫助。
 

結語

不管是去診所、醫院或是治療所等,今天你會來醫療場所尋求治療師,表示你有想去改善身體問題的心態,以物理治療師的角度來看,每個教導的運動都有他的目的,比如伸展運動,改善不同組織伸展的方式、時間、組數等參數都是有其意義的,這些運動帶回家做的成效和身體的問題息息相關。

不是每個人都能完美執行這些居家運動計畫,但當自己沒有辦法有效執行時,先停下來分析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可能是訓練的動作太複雜,可能是忘記去執行,也可能是自己懶惰,試著和自己或是你的治療師溝通吧!運動的效果不是一蹴可幾的,我們習慣性的動作模式也不是一天造成的,找到最適合自己執行運動的方式,練習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吧!
 

===============================
參考資料

  1. Palazzo, C., Klinger, E., Dorner, V., Kadri, A., Thierry, O., Boumenir, Y., … & Ville, I. (2016). Barriers to home-based exercise program adherence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 expectations regarding new technologies. 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59(2), 107-113.
  2. Saner, J., Bergman, E. M., de Bie, R. A., & Sieben, J. M. (2018). Low back pain patients’ perspectives on long-term adherence to home-based exercise programmes in physiotherapy. Musculoskeletal Science and Practice, 38, 77-82.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Adherence to long-term therapies: evidence for ac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4. Friedrich, M., Cermak, T., & Maderbacher, P. (1996). The effect of brochure use versus therapist teaching on patients performing therapeutic exercise and on changes in impairment status. Physical Therapy, 76(10), 1082-1088.
  5. Beinart, N. A., Goodchild, C. E., Weinman, J. A., Ayis, S., & Godfrey, E. L. (2013). Individual and intervention-relat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herence to home exercise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Spine Journal, 13(12), 1940-1950.

 
相關文章
煦光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運動治療,物理治療所,高雄物理治療,苓雅區運動治療
電話 : 072234520 連絡人: 許巽涵 地址 : 五福一路77號2樓之一(入口請從廣州一街中正大廈進入) 信箱 : glowptc2234520@gmail.com

  • 服務項目

    術後復健運動傷害復健術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所

  • 特別關鍵字

    物理治療,高雄物理治療,苓雅區物理治療,運動治療,高雄運動治療,苓雅區運動治療,物理治療所,高雄物理治療所,苓雅區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推薦,高雄物理治療推薦,苓雅區物理治療推薦,銀髮族健身,高雄銀髮族健身,苓雅區銀髮族健身銀髮族肌力訓練,高雄銀髮族肌力訓練,苓雅區銀髮族肌力訓練,中高齡肌力訓練,高雄中高齡肌力訓練,苓雅區中高齡肌力訓練,銀髮族運動,銀髮族運動課程,高雄銀髮族運動,高雄銀髮族運動課程,苓雅區銀髮族運動,苓雅區銀髮族運動課程,肌少症訓練,高雄肌少症訓練,苓雅區肌少症訓練,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推薦,高雄物理治療師,高雄物理治療師推薦,苓雅區物理治療師,苓雅區物理治療師推薦,徒手治療,高雄徒手治療,苓雅區徒手治療,膝蓋復健,高雄膝蓋復健,苓雅區膝蓋復健,術後復健,術後復健推薦,術後復健中心,高雄術後復健,高雄術後復健推薦,高雄術後復健中心,苓雅區術後復健,苓雅區術後復健推薦,苓雅區術後復健中心,運動傷害治療,運動傷害復健,運動物理治療,高雄運動傷害治療,高雄運動傷害復健,高雄運動物理治療,苓雅區運動傷害治療,苓雅區運動傷害復健,苓雅區運動物理治療,坐骨神經治療,高雄坐骨神經治療,苓雅區坐骨神經治療,下背痛治療,高雄下背痛治療,苓雅區下背痛治療,閃到腰治療,高雄閃到腰治療,苓雅區閃到腰治療,手麻腳麻治療,高雄手麻腳麻治療,苓雅區手麻腳麻治療,肩頸酸痛治療,高雄肩頸酸痛治療,苓雅區肩頸酸痛治療,五十肩治療,高雄五十肩治療,苓雅區五十肩治療,網球肘治療,高雄網球肘治療,苓雅區網球肘治療,肌腱炎治療,高雄肌腱炎治療,苓雅區肌腱炎治療,前十字韌帶術後治療,高雄前十字韌帶術後治療,苓雅區前十字韌帶術後治療,後十字韌帶術後治療,高雄後十字韌帶術後治療,苓雅區後十字韌帶術後治療,膝蓋退化治療,膝蓋退化訓練,高雄膝蓋退化治療,高雄膝蓋退化訓練,苓雅區膝蓋退化治療,苓雅區膝蓋退化訓練,重量訓練傷後復健,高雄重量訓練傷後復健,苓雅區重量訓練傷後復健,椎間盤突出治療,高雄椎間盤突出治療,苓雅區椎間盤突出治療,烏龜脖治療,高雄烏龜脖治療,苓雅區烏龜脖治療,骨盆前傾治療,高雄骨盆前傾治療,苓雅區骨盆前傾治療,姿勢矯正訓練,高雄姿勢矯正訓練,苓雅區姿勢矯正訓練,足底筋膜炎治療,高雄足底筋膜炎治療,苓雅區足底筋膜炎治療,中風復健,高雄中風復健,苓雅區中風復健,落枕復健,高雄落枕復健,苓雅區落枕復健,脊椎側彎復健,高雄脊椎側彎復健,苓雅區脊椎側彎復健,慢性疼痛治療,高雄慢性疼痛治療,苓雅區慢性疼痛治療,帕金森訓練,高雄帕金森訓練,苓雅區帕金森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