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管理
女性失智風險更高?揭開雌激素與憂鬱症的失智危機
近年來,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議題逐漸受到重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65歲以上老人中每12人就有1人是失智者,80歲以上更達每5人就有1人失智。然而,令人關注的是,女性失智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暨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文俊表示,女性失智的風險較高,主要與女性賀爾蒙有關。女性賀爾蒙在生理週期、懷孕和更年期等階段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影響腦部功能,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
除了賀爾蒙因素,失智症也與憂鬱症息息相關。徐文俊醫師指出,憂鬱症患者失智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這是因為憂鬱症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與失智症的早期症狀相似,而憂鬱症本身也會加速腦部認知功能的退化。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會出現「假性失智」的現象。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憂鬱症造成的,患者的認知能力並未真正下降,只要積極治療憂鬱症,就能改善假性失智的症狀。
為了預防失智,徐文俊醫師建議大家注意以下六個高危險指標: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失智風險也隨之增加。
- 性別:女性失智風險高於男性。
- 家族病史:有失智症家族史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較高。
- 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菸、酗酒、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等,都會增加失智風險。
-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失智的危險因子。
- 頭部外傷:嚴重頭部外傷會增加失智風險。
其中,年齡和性別是無法改變的因素,但其他四個危險指標則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預防。徐文俊醫師建議大家積極「三動」:動腦、動手、動身體,並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有助於預防失智。
此外,早期檢查、診斷也是預防失智的重要措施。失智症的「10大警訊」可以幫助民眾判斷是否罹患失智症。除了「10大警訊」,「輕度認知障礙」和「主觀認知退化」也可能是失智症的前期症狀,應儘早進行檢查。
失智症雖然可怕,但並非無藥可醫。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延緩失智的進程,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因此,我們應重視失智症的預防和照護,為自己和家人創造健康快樂的未來。
-
失智症症狀:認識並掌握照護秘訣
失智症症狀的出現,往往令人擔憂,但也別因此感到慌張。了解這些症狀,掌握照護秘訣,可以幫助您更好地應對失智症帶來的挑戰。
-
失智症照護高效攻略:秘訣全攻略,讓照護零負擔!
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段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旅程。面對認知功能逐漸退化的親人,家屬們不僅要承受心理上的煎熬,更要學習如何提供妥善的照護。這份指南將提供您最實用的技巧和策略,從理解失智症的病程發展、預防跌倒意
-
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我? 預防有妙招!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降低失智症危險因子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7年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2017-2025年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呼籲各國政府重視失智症的重要性,並在2019發布了最新的《減少認知能力下降與失智症風險》,希望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