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管理
鄰近關節假說,中壢健身教練,中壢一對一健身,中壢銀髮族重訓
關於動作控制,我們不能不知道「鄰近關節假說」
Mike Boyle及Gray Cook共同構想其假說
什麼是鄰近關節假說(Joint-By-Joint-Approach)?
我們將人體中樞軀幹連接處分成幾個大部分,由上至下依序為肘關節、肩關節、胸椎、腰椎、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把這些關節的組成想像成正負相連,而穩定度為負;活動度為正,最上處頸椎為負,當頸椎為求穩定,相鄰的胸椎便以活動度為主,以此類推。
簡單來說,當一個關節需要活動度(mobility),鄰近關節就需要穩定度(stability)。
除此之外,相鄰關節假說另一個重點
再經過數據統計觀察下,發掘到以下幾個狀況
►肩關節在不當訓練或是缺乏訓練的狀態下,容易有僵硬的問題,所以需要增加它的活動度。
►肩胛是肩關節的基礎,在不當訓練或是缺乏訓練的狀態下,肩胛骨容易失去穩定度。
►胸椎是上半身活動的中心椎,需要有很好的動作幅度,在不當訓練或是缺乏訓練的狀態下,常會變得僵硬,需要加強活動度。
►腰椎用來支撐身體的姿勢,在不當訓練或是缺乏訓練的狀態下,它容易彎曲不穩,需要加強穩定性。
►髖關節在不當訓練或是缺乏訓練的狀態下,容易僵硬,達不到最大動作幅度,需要加強活動度。
►膝關節在不當訓練或是缺乏訓練的狀態下,容易過度鬆散,需要加強穩定度。
►踝關節在不當訓練或是缺乏訓練的狀態下,容易變得僵硬,需要加強活動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