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曜專欄
搞懂保險法105條!「代簽保單」有效關鍵:要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同一!
搞懂保險法105條!「代簽保單」有效關鍵:要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同一!
甲為A保險公司之保險業務員,甲詢問妹妹乙,是否可以協助幫他購買壽險保單衝業績,得到乙同意後,甲即以乙作為要保人和被保險人投保,並由甲代為簽名,依該壽險保單,如乙死亡,乙的繼承人可獲得保險金200萬元。該壽險保單是否有效?
人壽保險的種類
死亡保險: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死亡或是完全失能時,保險人給付保險金之保險契約。
生存保險: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生存且保險契約有效,保險人給付保險金之保險契約。
生死合險:結合以上兩種保險契約,於被保險人死亡、完全失能、生存作為保險事故,如被保險人死亡、完全失能,保險人即給付死亡或完全失能之保險金。如被保險人期滿生存,保險人則給付生存保險金。
由第三人訂定的死亡保險契約是否有效?
保險法第105條規定:「由第三人訂立之死亡保險契約,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並約定保險金額,其契約無效。被保險人依前項所為之同意,得隨時撤銷之。其撤銷之方式應以書面通知保險人及要保人。被保險人依前項規定行使其撤銷權者,視為要保人終止保險契約。」
為了避免道德風險以及保護被保險人的人格權,保險法第105條規定,死亡保險契約,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並約定保險金額,其契約無效。且被保險人隨時可撤銷其同意。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保險上易字第35號民事判決指出:「按由第三人訂立之死亡保險契約,未經被保險人書面承認,並約定保險金額,其契約無效,固為保險法第105條第1項所明定,惟此所謂由第三人訂立之死亡保險契約,係指要保人以他人為被保險人所訂立之死亡保險契約。如要保人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者,為由本人所訂立之保險契約,並無該規定之適用。系爭2份保險契約之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均為余梁淑美,有要保書附卷可稽(北院卷一第102、138、457頁;士院卷一第108、114頁),係屬本人所訂立之保險契約。縱要保書上余梁淑美之簽名係參加人所為,惟此究屬參加人是否無權代理余梁淑美投保之問題,要不得認各該保險契約係由第三人所訂立,應無保險法第105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494號判決意旨參照)。」
結論
由前述的高等法院之見解可知,保險法第105條所規定的由第三人訂定的死亡保險契約無效,指的是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不同人的情形。案例中的甲雖係幫乙簽立死亡保險契約,但死亡保險契約的要保人、被保險人均為乙,該保險契約仍然有效。
-
車主自撞後離開現場,構成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可以拒絕理賠
一位車主駕駛愛車發生自撞事故,未報警即離開現場。車輛維修費高達1300萬元,但保險公司以「肇事逃逸」為由拒絕理賠。本文分析相關法規及案例,釐清自撞事故未立即報警是否構成肇事逃逸,以及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
-
被狗咬死能理賠,蚊子叮死卻不賠?關鍵差在哪!
傷害險理賠範圍與意外事故之關聯,本文探討狗咬傷、蚊蟲叮咬導致死亡之案例,說明法院如何認定外來突發事故與否,以及保險公司是否須負賠償責任。
-
小病沒說「保單就泡湯」?解析保險「據實告知」義務,最高法院最新判準揭露!
小陳因隱瞞失眠就診事實,在請領精神病失能險時遭保險公司拒賠並解除契約。根據保險法第64條第1項,要保人有據實說明義務。若要保人隱匿或不實說明,且足以變更或減少保險人對於危險之估計,保險人即便在保險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