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安專欄
如何渡過中年危機?年老隱形危機-衰弱症:簡單一步驟,教你判斷衰弱程度-台北外勞仲介/新店外勞仲介
作者-機構督導 周宜瑩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老年健康議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許多長輩可能沒有罹患重大疾病,卻逐漸感受到身體機能下降,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衰弱症」(Frailty)。這種狀態不僅影響長者的獨立生活能力,還會增加跌倒、住院、甚至死亡的風險,但大眾對於衰弱症的認識,尚不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的老年疾病普及,導致許多長輩及家屬未能及早察覺與預防。
什麼是衰弱症?
衰弱症是老年常見的症候群之一,受到身體疾病、心理狀態、藥物、環境等因素影響,導致體重減輕、食慾降低、容易疲憊、行走速度變慢、肌力下降、骨質流失、平衡不穩、認知功能下降等身心功能衰退現象。
衰弱症的早期症狀通常較不明顯,許多長輩可能會將體力變差、行動緩慢等現象視為「正常老化」,因此忽略潛在的健康警訊,導致衰弱狀態逐步惡化,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提升生活上對他人的依賴度。
衰弱症常見危險因子
1. 年齡:隨著年紀的增長,骨骼肌肉質量的變化,衰弱情形更容易發生。
2. 營養不良:未能攝取均衡的健康飲食、食慾不佳、容易便秘或腹瀉等狀況,容易導致如骨質流失、肌少症等問題。
3. 活動力下降:睡眠品質差(如睡不著、淺眠)、四肢無力、頻繁跌倒等,容易造成身體失去平衡感,出現衰弱症狀。
4. 多重疾病:患有三種以上慢性疾病,且未能規律就醫或控制不好的長輩。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憂鬱、焦慮、失智症、癌症等。
5. 藥物:長期使用安眠藥、鎮靜劑、止痛藥等藥物,容易影響身體平衡與精神狀態,加速衰弱情形。
簡單一步驟-自我檢測衰弱傾向
透過3項簡單評估,初步瞭解是否有衰弱情形:
1. 過去一年內,在未曾刻意減重下,體重減輕3公斤或5%以上。
2. 無法在不使用扶手的情形下,連續起身5次。
3. 最近常常感到對事情提不起勁。
若以上三題有其中一題回答「是」,為衰弱前期:兩題以上回答「是」則為衰弱期。建議長輩若有檢測到衰弱情形,可以及早前往家醫科、復健科或老年醫學科就診,進行專業評估及治療處置。
如何預防與改善衰弱症?
雖然衰弱症與老化息息相關,但並非不可避免,是可以改善的。透過適當的生活調整與醫療的介入,可以有效降低衰弱的風險,甚至有可能恢復長輩體能。
1. 《均衡飲食,確保營養攝取》
營養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關鍵,特別是蛋白質的攝取對肌肉量的維持至關重要。建議長輩可以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肉類、魚類、蛋、豆製品及乳製品等。除了肌肉量,老年人的骨質也容易流失,可以多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維持骨骼健康。
2. 《規律運動,強化肌力與肌耐力》
運動是保持健康體態與活力的關鍵,建議每周至少進行3天以上,且每次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健走、游泳、腳踏車等。若想要預防肌少症,可以進行如蹲站、踏步等肌力訓練及簡單伸展,改善肌肉力量及肢體功能。
3. 《促進社交活動,維持心理健康》
憂鬱、焦慮、孤獨等負面情緒容易影響到認知及身體活動、飲食的意願。鼓勵長輩可以參與社區活動或與家人朋友互動,維持與社會連結交流,增進社交活力。若長期感到憂鬱或焦慮,建議尋求精神科專業協助,及早介入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
4. 《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風險》
透過定期健康檢查,監測身體的變化,如體重、疾病、活動能力等,及早發現跡象,醫療團隊也可以根據狀況提供個別化的改善建議,幫助長輩維持身體機能。
5. 《家屬的角色與支持》
家屬在改善及預防長輩衰弱症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定期陪同就醫、協助安排運動與飲食計畫外,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提供更多的鼓勵,如一起散步、參加活動、製作營養餐食等,增進家庭互動外,也可以讓長輩在溫暖的支持下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衰弱症雖然是老年人常見的健康議題,但透過早期的察覺、積極的介入與持續的努力,每位長輩都能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擁有更有品質、更有尊嚴的晚年生活。我們可以從日常開始做一點小改變,並給予長輩更多的陪伴與支持。健康老化並非遙不可及,每一點的改變都是朝向幸福晚年的重要一步。讓我們攜手守護長輩的健康,陪伴他們自在走過每一個歲月。
參考資料:
1. 謝昌成、蕭雅尤、林妙秋、陳碧奇(2010).老人衰弱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25(11),410-417。https://doi.org/10.6965/FMPMC.201011.0410。
2. 李怡萱、盧佳文、余忠仁、黃國晉(2022)。老年衰弱症(Frailty)的防治。台灣公共衛生雜誌.41(3),1-3。
https://doi.org/10.6288/TJPH.202202_41(1).PF01。
-
管路照護:你需要知道的進階照護說明書-台北外勞看護申請/新店外勞看護申請
當你已經逐漸習慣了家中長輩有管路的日子,可能也開始發現:「怎麼這次鼻胃管的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尿袋怎麼又漏尿?」、「這邊紅紅的,是發炎嗎?」…這些都是居家管路照護會碰到的日常情況。如果你有以下疑點
-
管路照護:暖心又實用的入門指南-台北外勞看護申請/新店外勞看護申請
初次看到長輩從醫院回家,身上多了條管子,也許是鼻子內的、脖子上的、或下腹的導尿管……心裡是不是既心疼又不知所措?別擔心,這不是只有你會遇到的情況。「管路照護」雖然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其實透過簡單的觀念學
-
《忘了我記得》裡的失智長期照護:記憶、遺憾與陪伴的療癒之旅-台北外勞申請/新店外勞申請
在《忘了我記得》裡,劇中主角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台灣許多中年族群的生活樣貌:白天要上班打拼,希望在職場中保有一席之地;晚上回家還要面對另一頭的家人,料理三餐、送小孩上下學……如果不幸遇上疫情、經濟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