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曜專欄
離婚分財產,別忽略保單價值!律師解析:哪些保單能分?怎麼算?
離婚分財產,別忽略保單價值!律師解析:哪些保單能分?怎麼算?
甲和乙是夫妻,兩人因個性不合而離婚,離婚時甲有一張壽險和醫療險保單,對甲的保單,乙是否可以請求剩餘財產分配呢?
本文要告訴你,什麼是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保單是否可以請求剩餘財產分配?以及離婚時保單權益維護的注意事項。
什麼是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民法第1030-1條第1項規定:「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但下列財產不在此限:一、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二、慰撫金。」
如夫妻未特別約定財產制,則適用法定財產制。所謂的「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指夫妻的婚後財產,扣除掉婚姻關係存續中的負債,剩餘的財產差額,較少的一方可向他方請求平均分配。
也是坊間常說離婚時,可以要求另一方的財產分一半的由來。但要注意的是繼承、無償取得的財產、精神慰撫金不能算入婚後財產。
保險也可以當作婚後財產嗎?
民法第1017條第2項規定,夫或妻婚前財產,於婚姻關係存續中所生之孳息,視為婚後財產。實務見解如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家上字第150號民事判決認為,夫或妻以婚前財產繳納保險費之保單,固為其婚前財產,但保單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之增值,與孳息同具有隨著時間及利率變動而增加之特性,應解為得類推適用上開規定,視為其婚後財產。
簡要來說,實務見解認為,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人身保險,於婚姻期間所增加的金額,也能作為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的標的。案例中的甲所有的醫療險保單,因不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不可納入婚後財產的分配。
所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指的是要保人解除或終止保險契約後,保險公司依照相關費率、繳費年限等因子計算應退還要保人之解約金額,保單價值準備金與保單價值並不相同。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897號民事裁定見解認為,終止壽險契約,乃使抽象之保單價值轉化為具體解約金償付請求權所不可欠缺,係達成換價目的所必要之行為。也就是壽險契約尚未終止前,要保人不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請求權。在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出現此見解後,夫妻離婚時壽險契約如果並未終止,保單價值準備金的請求權並未發生,那麼是否仍可以請求納入夫妻婚後財產計算呢?有值得探討之處。
離婚時保單權益維護的注意事項
保單關係人變更: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不同的情形,要保人雖然有權更改受益人,但需要被保險人同意。舉例來說,大雄和靜香是夫妻,大雄幫靜香買了一張壽險保單,是要保人,靜香是被保險人,受益人則是靜香的媽媽,現在大雄和靜香要離婚,大雄如果想把保險受益人改為未成年子女雄助,就需要靜香的同意。建議最好是依保險法第105條之規定,由被保險人撤銷同意權,將要保人與被保險人變更為同一人,以免後續爭議。
受益人保險金請領爭議:離婚後保險契約的保險關係人不會改變,但保險受益人為未成年子女的情形,如果保險事故發生,保險金的請領會是由法定代理人請領,也就是由前夫或前妻請領。建議為了避免道德上疑慮,避免保險金被不當挪用,可藉由保險金信託,由受託人依據信託契約,將保險金定期或不定期移轉給受益人。
-
車主自撞後離開現場,構成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可以拒絕理賠
一位車主駕駛愛車發生自撞事故,未報警即離開現場。車輛維修費高達1300萬元,但保險公司以「肇事逃逸」為由拒絕理賠。本文分析相關法規及案例,釐清自撞事故未立即報警是否構成肇事逃逸,以及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
-
被狗咬死能理賠,蚊子叮死卻不賠?關鍵差在哪!
傷害險理賠範圍與意外事故之關聯,本文探討狗咬傷、蚊蟲叮咬導致死亡之案例,說明法院如何認定外來突發事故與否,以及保險公司是否須負賠償責任。
-
小病沒說「保單就泡湯」?解析保險「據實告知」義務,最高法院最新判準揭露!
小陳因隱瞞失眠就診事實,在請領精神病失能險時遭保險公司拒賠並解除契約。根據保險法第64條第1項,要保人有據實說明義務。若要保人隱匿或不實說明,且足以變更或減少保險人對於危險之估計,保險人即便在保險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