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小孩監護權怎麼判?常見因素與法院判斷依據】
——給那些在離婚路上,努力爭取孩子監護權的父母
• 離婚的決定從來不輕易,尤其當兩個人分開,卻還有一個共同最在乎的存在——孩子。
• 很多爸爸媽媽在這段過程中都曾有過一樣的心情:「我們愛同一個孩子,但卻站在不同的位置上。」
愛變成了角力,關心變成了對抗,而那句「我只是不想讓孩子受委屈」,可能在雙方心裡都同樣深刻。
不是想搶,而是想守住那一份安穩
• 無論你是爸爸還是媽媽,若你是那個陪孩子長大的人,你一定懂——孩子生病時的夜晚、陪功課時的挫折、哄睡時的耐心,那不是誰的義務,而是自然而然的愛。
• 很多來找我諮詢的當事人都說過這樣的話:
「我知道他(她)也愛孩子,但我真的比較瞭解他需要什麼。」
「我不是要孩子只跟我,而是希望他的生活可以穩定、有安全感。」
• 這樣的心情,沒有錯,也不是自私。只是,希望法律也能看見,你的努力和用心。
法院怎麼看待監護權問題?
• 法院在處理監護權時,最核心的原則是:「什麼對孩子最好?」
不是誰說得比較多、誰收入比較高、誰請了比較厲害的律師,而是從整體來看,誰比較能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心理需求與穩定環境。
• 法院會重視的要點通常包括:誰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吃飯、洗澡、生病、陪伴等)?誰與孩子的情感連結更深?離婚後誰能提供更穩定、無衝突的生活環境?誰比較尊重孩子與對方家長的關係?
• 不論你是爸爸還是媽媽,只要你是主要照顧者,或能證明你能夠持續照顧、理解並支持孩子的發展,法院就有可能將監護權判給你。
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做的事
• 記錄與孩子的日常互動:例如陪伴、接送、看診、學習的點滴,這些都是照顧的證明。
• 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心聲:法院會依孩子的年齡酌情參考他的意願,因此你與孩子的溝通品質也很重要。
• 尊重並準備與對方協調的可能:展現你願意讓孩子與另一方保持穩定關係,也有助於你被視為更成熟的照顧者。
結尾:監護不是權力,而是責任的延續
• 監護權不是一場輸贏。不論你是媽媽或爸爸,你的出發點,都是孩子的幸福。
在離婚的程序裡,爭取監護權並不代表你要斷絕孩子與另一方的關係,而是想確保孩子有個能安心長大的起點。
• 如果你已經在努力了,請不要輕忽自己的價值。你正在做的每一件小事——
整理作業袋、夜裡蓋被子、等待放學——都在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我都會在這裡。」
我們不是站在法條背後的說理人,我們是站在你身邊,幫你把愛具體呈現出來的人。若你想聊聊孩子的狀況、或不知道該怎麼開始準備,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不急著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們願意先聽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