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離婚後財產怎麼分?夫妻財產制與剩餘財產說明】
——給那些發現「夫妻財產不清」,卻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你
• 你可能以為,夫妻之間講錢太現實,但直到那天,對方冷冷地說出:「這房子是我買的,關你什麼事?」你才突然意識到——原來這些年,你以為的「我們」,其實只是「你負責愛,他負責藏」。
愛不能拯救一切,尤其是金錢的不對等
• 我遇過很多當事人,他們曾經這樣以為:
「我們是夫妻,他不會佔我便宜的。」
「他一直負責處理錢,我就專心顧家就好。」
「我沒收入,但我們是一體的,不會分你我。」
• 直到開始談離婚,才發現:
帳戶不能看、存款不清楚、保險不是你的名、連房子的名字也沒有你。這不只是失望,而是一種深層的被剝奪感。你不是沒付出,你只是沒拿到你該有的那份尊重與保障。
法律怎麼看「夫妻財產」?
• 台灣民法下,夫妻如果沒有特別約定,就是採取「法定財產制」。
簡單說:婚後財產各自管理、各自擁有,但若要離婚或其中一方死亡時,可以請求剩餘財產分配。
• 也就是說,就算房子或存款不是你的名字,只要是在婚後累積的,你仍可能有權分得一半的財產差額。例如:他婚後存了500萬,你名下只有50萬,差額是450萬,那你可主張請求225萬。
• 他用婚後收入買房登記自己名下,你仍可能請求一半增值部分。
如何開始準備?
• 你不需要馬上對簿公堂,但你可以開始為自己做好底子:
• 整理家庭財產清單
存款、股票、基金、不動產、車輛、保險等等,可以先用記帳工具、Excel表格,或律師提供的財產調查清單記錄下來
• 收集財產憑證
銀行對帳單、地政謄本、保險保單、稅單、貸款紀錄等等,這些將成為日後談判或訴訟的重要依據
• 觀察是否有資產異常轉移
例如突然將財產轉給父母名下、關掉共同帳戶、隱藏薪資等,這些都可能是「隱匿財產」,法律上可請求返還或扣除不當支出
一些陪你慢慢釐清的話
• 你不是現實,也不是勢利。你只是想問清楚:「我在這段婚姻裡,除了心力,還留下了什麼?」
• 在愛裡,付出照顧與支持不是沒有代價,法律可以是那把衡量天平的工具,幫你守住該屬於你的那一半。
• 不論你是家庭主婦、上班族爸爸、或兼顧家庭與工作的另一半,你都有權為自己的未來多問一點、多知道一點。
我們不是鼓勵爭奪財產,而是陪你在混亂中,把你的那一份照亮出來。
•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幫你一起釐清財產清單,或提供簡單的調查方向。
想聊聊、問問都可以,不一定要馬上決定。先懂,才有力量守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