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孩子被排擠了,家長該怎麼辦?【台北兒童早療門診】【兒童心理諮商】
當得知青春期的孩子被排擠時該怎麼辦,可分為以下三個層面進行探討
一、孩子在意層面:覺得被忽略、孤立以及不被肯定,團體認同與歸屬感被剝奪,包含以下幾個例子
(一)好朋友對自己隱藏動態或小帳。
(二)對自己的動態沒有點讚或缺乏關注。
(三)通訊軟體的訊息未讀或已讀不回。
(四)沒有邀請自己共同出遊或同組,甚至最後一個才得知。
(五)當班上出現許多分分合合的小團體,或是有霸凌同學的特定團體時,孩子被排擠的感受將會更強烈。
2.孩子個人層面:
思考孩子個人層面,並非要師長去批評、責難孩子,反之,是要嘗試從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為什麼覺得自己被排擠
,方能有效協助孩子。
(一)個人特質:
個性纖細敏感的孩子,往往對他人的感受反應強烈,或是陷入一種「明明知道不要想、想太多,卻深陷其中」的狀
態;此外,若孩子常因為言行衝動不顧後果,易被激怒情緒控管不佳,錯誤解讀人際線索,社交技巧不佳或互動時
過於天真幼稚,進而引發人際互動方面的困擾時,則須留意孩子是否有注意力困難/過動衝動或自閉特質的可能性
,建議可讓孩子進一步接受專業評估。
(二)思考層面:
社群媒體的崛起與流行,連帶出現的就是吸引他人關注,跟他人競爭、比較的心態,加上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需要他
人的肯定與目光,若孩子出現「我就是不夠好,所以才不值得被關注(愛與歸屬)」,這種非黑即白、缺法彈性的
二分法思考將持續並加重孩子被排擠的負面感受,渴求完美卻遲遲無法完美也會讓孩子陷入焦慮甚至憂鬱的負面情
緒中;此外,有一群孩子則是因為害怕被他人拒絕,或是害怕造成他人困擾、麻煩,自我選擇遠離團體或孤立自己
,自然而然讓孩子有被排擠的感受。
(三)關係層面:
正向、穩定的家庭互動模式,往往有助於孩子自信心、安全感建立,倘若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缺乏被愛、被關注、
被肯定,這樣未被滿足的內在需求轉換到孩子的人際交友圈,孩子可能會過度渴求被他人認可,而委屈或忽略自
己的真實感受,長時間下來的情緒內耗可能會讓孩子讓他人感覺到陰晴不定;而有些孩子則可能反其道而行,養
成一種「我只能靠自己獨立長大,他人都不值得相信」的心態,不論是那一種關係層面的議題均可能讓孩子感覺
到被排擠、孤立。
3.家長協助層面
(一)傾聽同理:
當孩子感覺到被排擠、孤立時,往往有許多負面感受、想法如焦慮、擔憂、無助甚至悲傷,家長可先當做孩子傾吐
的對象,從孩子的言談中嘗試理解事情的經過,目前最困擾、煩惱的地方,同理孩子的感受並讓孩子有情緒抒發的
管道。
(2)協助覺察但不隨意批評:
在處理孩子被排擠、孤立的過程中,若說出「同學都不會這樣,就只有你被排擠!?」、「你要不要想想為什麼
都針對你!?」這樣的話,指責、批評的語氣往往會把孩子推向更無助、更被孤立的深淵中。家長可以嘗試協助
孩子覺察自己被排擠時的想法與感受,倘若感覺到孩子明顯抗拒討論某個話題,應嘗試尊重、接受孩子當下的狀
態,待孩子心態準備好了再跟孩子討論。
(3)適時讓孩子接受專業協助:
若孩子因為被排擠出現如無精打采缺乏動力(機),睡眠困擾如難以入眠、常驚醒或異常早起,負面思考伴隨莫名
落淚如感到無助、無望甚至出現自傷、自殺念頭時,此時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就醫接受專業的協助。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知芯心理治療所新店所
同儕關係問題,心理治療,親職教養,青少年心理支持,青春期心理輔導,孩子人際問題,青少年人際困擾
一、孩子在意層面:覺得被忽略、孤立以及不被肯定,團體認同與歸屬感被剝奪,包含以下幾個例子
(一)好朋友對自己隱藏動態或小帳。
(二)對自己的動態沒有點讚或缺乏關注。
(三)通訊軟體的訊息未讀或已讀不回。
(四)沒有邀請自己共同出遊或同組,甚至最後一個才得知。
(五)當班上出現許多分分合合的小團體,或是有霸凌同學的特定團體時,孩子被排擠的感受將會更強烈。
2.孩子個人層面:
思考孩子個人層面,並非要師長去批評、責難孩子,反之,是要嘗試從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為什麼覺得自己被排擠
,方能有效協助孩子。
(一)個人特質:
個性纖細敏感的孩子,往往對他人的感受反應強烈,或是陷入一種「明明知道不要想、想太多,卻深陷其中」的狀
態;此外,若孩子常因為言行衝動不顧後果,易被激怒情緒控管不佳,錯誤解讀人際線索,社交技巧不佳或互動時
過於天真幼稚,進而引發人際互動方面的困擾時,則須留意孩子是否有注意力困難/過動衝動或自閉特質的可能性
,建議可讓孩子進一步接受專業評估。
(二)思考層面:
社群媒體的崛起與流行,連帶出現的就是吸引他人關注,跟他人競爭、比較的心態,加上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需要他
人的肯定與目光,若孩子出現「我就是不夠好,所以才不值得被關注(愛與歸屬)」,這種非黑即白、缺法彈性的
二分法思考將持續並加重孩子被排擠的負面感受,渴求完美卻遲遲無法完美也會讓孩子陷入焦慮甚至憂鬱的負面情
緒中;此外,有一群孩子則是因為害怕被他人拒絕,或是害怕造成他人困擾、麻煩,自我選擇遠離團體或孤立自己
,自然而然讓孩子有被排擠的感受。
(三)關係層面:
正向、穩定的家庭互動模式,往往有助於孩子自信心、安全感建立,倘若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缺乏被愛、被關注、
被肯定,這樣未被滿足的內在需求轉換到孩子的人際交友圈,孩子可能會過度渴求被他人認可,而委屈或忽略自
己的真實感受,長時間下來的情緒內耗可能會讓孩子讓他人感覺到陰晴不定;而有些孩子則可能反其道而行,養
成一種「我只能靠自己獨立長大,他人都不值得相信」的心態,不論是那一種關係層面的議題均可能讓孩子感覺
到被排擠、孤立。
3.家長協助層面
(一)傾聽同理:
當孩子感覺到被排擠、孤立時,往往有許多負面感受、想法如焦慮、擔憂、無助甚至悲傷,家長可先當做孩子傾吐
的對象,從孩子的言談中嘗試理解事情的經過,目前最困擾、煩惱的地方,同理孩子的感受並讓孩子有情緒抒發的
管道。
(2)協助覺察但不隨意批評:
在處理孩子被排擠、孤立的過程中,若說出「同學都不會這樣,就只有你被排擠!?」、「你要不要想想為什麼
都針對你!?」這樣的話,指責、批評的語氣往往會把孩子推向更無助、更被孤立的深淵中。家長可以嘗試協助
孩子覺察自己被排擠時的想法與感受,倘若感覺到孩子明顯抗拒討論某個話題,應嘗試尊重、接受孩子當下的狀
態,待孩子心態準備好了再跟孩子討論。
(3)適時讓孩子接受專業協助:
若孩子因為被排擠出現如無精打采缺乏動力(機),睡眠困擾如難以入眠、常驚醒或異常早起,負面思考伴隨莫名
落淚如感到無助、無望甚至出現自傷、自殺念頭時,此時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就醫接受專業的協助。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知芯心理治療所新店所
同儕關係問題,心理治療,親職教養,青少年心理支持,青春期心理輔導,孩子人際問題,青少年人際困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