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區
面對疫情的恐慌與苦悶,患者總是為我們增添不少正能量
因為疫情,現在看診只能靠患者唯一露出的雙眼來記人(鼻孔不算,太難辨識)。
昨天在Seven買東西時,窗外的一位婦人,提了三大袋的小黃瓜,看到我之後興高采烈的衝進店裡,一種跳樓大拍賣的強勢要塞給我,我說:「抱…抱歉!我沒有要買耶!」
「嚴醫師!這我妹妹種的!送你不賣你啦!」
「你…你是我的患者嗎?」
「對啦!我是某某某啊!」
「啊!拍謝拍謝!妳沒戴口罩我反而認不出來!」
三大袋的瓜,其實有點重量,看來骨折都好了!據患者說,這是溫室種的黃瓜,沒農藥、水洗一下就可以生吃了!謝謝她的畢業禮物,炒起來真的是清脆爽口!
今天另一個患者追蹤了五個月,畢業前也不免俗的來合照一張,自然而然的搭著奶奶的肩,拍完才發現,我難得看起來跟姚明一樣高XD奶奶的口罩戴的很徹底,但還是掩蓋不了開心的眯眯眼。
面對疫情的恐慌與苦悶,患者總是為我們增添不少正能量:)
-
不只醫護,他們也辛苦【13】— 記者篇
有一種行業,必須隨時備戰、膽要大心要細,上山下海風雨無阻,他們致力於發掘、紀錄並整理資訊給大眾。記者,採訪了全世界的行業,卻從未被採訪。難道就只會抄爆料公社嗎?什麼樣的訪問,讓記者在採訪對象的離世後還
-
不只醫護,他們也辛苦【12】— 看護篇
忙碌的病房裡,除了醫師與護理師、病患與家屬,還有一個重要的腳色,他們受過專業的訓練、他們有著柔軟的心,分擔了醫護人員的辛苦、也讓家屬得以喘息,他們是病房看護。
-
不只醫護,他們也辛苦【11】— 零售服務篇
過去我們介紹疫情之下受影響的行業,多半的辛苦都是來自勞力,這次換個口味,介紹因為疫情而導致客戶上門少、營收減少,不得不想辦法變通、甚至轉型以維持員工生計的辛苦產業:零售服務產業,訪問對象為知名運動品牌